社論/再苦不能苦孩子

  • 2025-06-06

 民國113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民進黨取得執政權,但由於國會並未過半,形成三強對立局面,註定此後國會紛擾不斷。今年度立法院針對行政院總預算案大幅刪減結果,雖然刪減之後的總額與112年差距不大,但比例卻超過往年許多,這也就是行政院及執政黨立委為此大為反彈,甚至不惜提出覆議案等前所未見的大動作,期間當然也包括立法院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

 針對行政院藉此拿一般性補助款開刀,是否如外界所批評的違反現行法律,深究相關法條,恐怕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是將來透過訴願,行政訴訟,甚至憲法法庭來解釋,恐怕也很難釐清。但不論其結果如何,我們要強調的是,一般性補助款,眾所皆知主要是以社會福利、教育及地方基礎設施等為補助內容,即便是不懂預算,顧名思義也知道這些預算都是用以照顧弱勢族群、莘莘學子及攸關民生的基層建設。

 連江縣不論人口數或土地面積,都是全國22個縣市中最小的縣。從立縣以來,不論是戰地政務期間或1992年11月7日戰地政務終止,實施地方自治至今,連江縣從沒有赤字預算。簡單地說,連江縣財政管理不只是良好,而且是非常好,以列為五級財政縣來看,說是財政模範生絕不為過。而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連江縣財政收入有多好,而是連江縣政府始終秉持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的勤儉治家原則,這與同為離島金門有酒廠大筆收入挹注情況截然不同。

 在此強調的是,對中央補助款高達九成以上的連江縣,歷年來每一筆錢都必須花在刀口上,幾乎沒有錢可以調整或挪用。而這次一般性補助款的刪減,對連江縣政府來說,等於是從已經將放入口袋又已經確定要用的錢,又把它重新挖出來,而在沒有中央挹注的情況下,我們實在想不出,連江縣政府該從何處填補這個大窟窿,是否因此要打破以往從未舉債的底線,恐怕是縣長必須要去面對的大難題。而令人可悲的是,並不是因為連江縣政府無端揮霍或浪費任何經費導致的財政虧損,卻是政治紛爭與對立所導致的結果,真是非戰之罪啊。

 6月4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開第15次委員會議,內容針對行政院刪除一般性補助款之爭議,邀請全國各縣市行政首長列席說明地方看法。朝野立委在現場也毫無意外的劍拔弩張,各執己見。而雙方各持的理由也都是站在法的立場,一方認為一般性補助款既是法定補助項目,立法院也未刪減任何一毛錢,行政院應依法補助給地方政府。而執政黨立委堅持的是總預算通過時即附帶條件是由行政院自行調整,立法院便再無置喙的餘地。也因此,這場會議也如預期的毫無任何結論。

 俗話說「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且不論從法律面或實務面去探討這個前所未見的中央地方補助款爭議。擺在眼前的是,這筆補助款項的刪減,影響所及的是弱勢族群及全國各縣市的學子,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誠懇呼籲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法律不外情理,政治人物的良知,不應看顏色,不應有立場。政治對立已嚴重造成台灣族群對立,社會價值分崩離析。我們誠心呼籲檯面上政治人物,儘快放下仇恨,否則,對立只會不斷加深。此外,誠如王忠銘縣長所說,中央地方本是一條心,從政者必須一心為百姓,為人民謀福祉,更不能讓弱勢族群和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而受害。而更讓人擔心的是,此一模式今後若形成慣例,將導致地方政府對中央失去信心,中央與地方今後皆上下交征利,甚至上下交相賊,則國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