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AI的崛起與國中小教育培育的跟進

  • 2025-05-29

 在我國晶片技術優勢下,全球AI領軍企業輝達(NVIDIA)董事長黃仁勳於本月20日宣布在台北設立新公司,打造第一座大型AI超級電腦,作為台灣基礎架構及生態系統基石,並推動供應鏈整合,以加速量子運算的發展。

 自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風潮席捲全球震撼教育界,讓推動數位教育邁向更適性化、智慧化與全球化的發展。AI技術的突破翻轉了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豐富了學習體驗,並重新定義學與教的未來。

 日前,本縣介壽國中小劉詩文老師以「體適能不能」教案,榮獲教育部113學年度國民中央輔導團健康與體育領域「數位AI輔助教學教案—優等獎」,並於台灣師範大學發表。我們欣見本縣在科技教育與AI師資培育上的努力,為學校營造良好的AI教學環境。

 回顧本縣的數位教育發展,除了硬體建設,還於107年成立「連江縣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與各級學校攜手推動科技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技術能力。在這股科技教育浪潮下,馬祖學子屢獲國內機器人及AI競賽獎項,展現亮眼成果。如113年,中正國中小代表本縣組隊參加2024 FIRST機器人大賽,在Explore組勇奪「最佳團體模型獎」,在Challenge組亦獲「佳作」及「最佳新進團體獎」,為馬祖地區爭光。同年,龍華USR赴馬祖舉辦資訊營,帶領學童體驗物聯網、AI應用與遊戲設計;114年,遠方基金會承辦「AI探索實作營」,讓青少年親身接觸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理解AI對未來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同年連江縣科學展覽中,中正國小以「節稅大作戰-因數分解與AI輔助策略」為主題參賽,顯見AI的潮流已實質浸入學園。

 再看國際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12年9月發布「生成式AI應用於教育與研究」指引,並於次年發布「教師與學生AI素養架構」,確保師生具備必要的道德意識與倫理標準,並能安全、有意義地應用AI工具,促進理解、創新與學習應用。全球已有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愛沙尼亞及中國大陸等國已將AI納入國中小學課程,站在AI教育的最前沿。

 國內教育部亦推動「人工智慧教育計畫數位學習知能指引」等政策。臺北市則制定「國民中小學AI教育實施計畫」,建置「臺北酷課雲」、「酷學習」及「因材網」等平台;新北市更推出全國首部「AI科技教育白皮書」,積極發展科技教育。

 即便本縣位處偏鄉離島,教育處仍積極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確保在AI發展浪潮中同步前進,跟上時代不落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