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愛聽演講的我,無論是學術研討會,或是一般的藝文演講,只要時間上許可,我都會盡可能的與會參加;無論是擔任研討會的論文發表人,或是論文講評人,或只是臨場的聽講人,每一場次,在在都讓我大有吸收,因為,那不僅是學術或藝文的交流、知識的汲納,場面見識的開拓,更可從中看到諸多「眾生相」,人人之不同,各如其表,每位在場者,都是我視域下一本本有著人生閱歷,深值探究之書。故而,長年累月這「聽講課」、「閱讀課」,於我而言,不僅是獲益匪淺,更可說是豐收飽實得,讓我諸多面向上的識見,大有長進。
然而,演講會後的聽眾來賓之提問,更是我認為不容錯過的大好聽講時段,因為,往往發問者有可能會導引出主講者無預警的回應出更多豐富有趣的對談之言,有時那三、五分鐘的「問」與「答」,更勝整場演講所聽之言,因而,我總是「有始有終」的,全場參與(有時我對主講者所講內容的狐疑之處,也在提問交流中有了水清石現的明晰了然之快了)。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總有其背後的人事歷練與學識的積澱養成,能夠有機會親臨其場,見識、聆聽、發問,從中汲取菁華之處,這生命時間的投注,大大值得啊!
而這些過程中,我卻深有所感懷,主講者才是會場的主角,卻常常看到、聽到,有的聽眾在提問時,拿著麥克風支支吾吾著,好不容易聽來十幾句話中,卻是不知所云的不解這人到底要問啥?
但,卻也有拿著麥克風「當起演講者」,高談闊論不已的聽眾,主持人基於時間的掌控,不得不說「這位聽眾您頭頭是道說得很好,但請問您是要問什麼?」
「啊,我是想問剛剛演講者是在說什麼?」無厘頭至極的這景況,若此聽講者,在場見過好幾回後,見怪不怪的,莞爾一笑。
那麼場「人生回顧自傳式」新書發表人的演講會,有位聽眾舉手發問,接過工作人員手中麥克風的這人,站起身,對著主講者「滔言講課起『心理學』」長達七、八分鐘,工作人員見狀提醒這人││「提問請長話短說」,這人竟「訓示、質問」語氣的反問演講者││「我剛剛說的這些,你聽得懂嗎?」
「你說得很好。下一位。」那歷經人生風霜、見過無數人間世面的知名作家,微笑、淡定、簡語的,帶過。
「演講會場的主講者,才是主角,並非發問的聽眾;聽講者的提問,也隱含著更多有待思考的好題材,但是,聽講者提問時,若能『簡明、扼要,直指問題意識』所在,該會是個文化素養優質的發問人;同時,若能是『我這麼說,不知道能不能讓您了解我的問題』的說法,而不是『我剛剛說的這些,你聽得懂嗎?』這高姿態且直衝的語勢」,我想,這將會是一場場美好的聽講與見聞學習。
聽講有感/文:石鵬來義
-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