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夏日即將到來,避免熱傷害

  • 2025-05-14

五招讓戶外運動避免熱傷害

 近年地球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夏季常見高溫警報!在這高溫悶熱的天氣運動,若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恐怕會增加與熱相關疾病風險。面對炎熱的夏天,戶外運動要做好5點自我保護措施:

 一、注意自己身體狀況:熱天從事戶外活動最怕發生熱衰竭、熱痙攣或中暑,因此,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尤其在參加運動比賽前,至少要花一周的時間,循序漸進地讓身體做好「熱適應」準備。

 二、選擇透氣排汗衣物:穿著適合身體活動及環境的輕便裝束,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遮陽帽。

 三、避開太陽直曬時間:夏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選擇較涼快的清晨或傍晚,或是移到室內通風良好的空間活動,以減少大量曝曬機會。

 四、少量多餐的補水法:運動時,應少量多次補充水份,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1杯240c.c.);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

 五、規律有節制的運動:了解自己的極限,以自己感覺最舒適的強度活動,避免逞強超出個人的體能負荷。

    熱衰竭與熱中暑之差異及徵兆:因長時間運動或在酷熱環境下運動,大量流汗導致脫水,會出現噁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濕冷會導致熱衰竭;而熱中暑是因從事費力運動,身體產熱能力顯著超出自身的散熱能力,出現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甚至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搧風等)、意識清醒者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日運動補水3適,免於熱傷害煩惱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珈等,或是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及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都有可能因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夏日高溫屢創新高,炎熱天氣容易讓人不適。因此,在運動健身的同時或追求個人最佳紀錄前,千萬要注意氣溫變化並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陷入缺水危機!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供「補水3適」,維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笑喝喝。

 一、適時:戶外活動前1小時開始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儘量在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

 二、適度: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時已經表示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或補水量超過1000毫升,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三、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慢喝下400~600毫升的水,戶外活動中,則每15分鐘飲水200~300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若運動後體重減輕,減輕的體重即代表缺水量,須逐步補足身體流失的水分,同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深黃色表示身體缺水,需再補充飲水,此外,每小時最大飲水量勿超過1500毫升,避免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造成水中毒。

夏日炎炎提高警覺,切勿把孩子獨留車內!

 端午即將來臨,高溫炎熱,提醒家中有幼童的家長提高警覺,即使開車臨停片刻,絕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出現脫水、暈厥、中暑等熱傷害症狀,嚴重者甚至死亡。亦請隨時注意氣象局天氣預報,如處高溫炎熱時段,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

保幼3招預防幼童乘車熱傷害

 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夏日悶熱的天氣易使汽車內溫度快速升溫,經過30度以上的高溫曝曬,緊閉車窗的車內溫度半小時內即可達到60度的高溫,因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臨停或停車時,務必謹記保幼3招來避免幼童熱傷害:

 一、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幼童已不在車上。

 二、鑰匙保管好: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三、留意幼童行程,未到要聯繫:不論您的小孩是以乘坐娃娃車或其他接送方式,只要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請教師立刻通知,或放學後未按時到家(或保姆家)時,需立即聯繫幼兒園教師。

 孩童年齡越小發生熱傷害的機率越高,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系統的下視丘尚未發育完全,且因為身形較小、新陳代謝快速、體表水分的蒸散速度會讓出汗量較大,又加上3歲以下的寶寶對於「溫度」的認知以及本能反應表達都還沒有完全,面對環境溫度的改變沒有自主能力,需家長多加留意。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並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