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古法曬蘿蔔絲,做餅甜、鹹都很棒!馬祖冬天的大蘿蔔遠近馳名,年長鄉親們除了送禮,還會煮湯或做菜,千萬不能忘記的是留一些切絲曬乾,做粿或蘿蔔絲餅的時候超好用!
走遍南竿街頭,可以發現許多老婦人拿削好的蘿蔔絲出來曬,白玉般的蘿蔔絲在陽光下、竹網裡顯得特別耀眼。她們說,是要做蘿蔔絲餅的。鹹的口味還可以夾肉,並添加適合的蔬菜;甜的口味據她們說,可以加花生粉、砂糖,嚼感和味覺都有很多層次。
除了蘿蔔絲餅,也有鄉親拿來做粿,手法各家自有竅門,成品類似蘿蔔糕或芋頭鹹粿。
隨著時光的流逝,以古法手工削絲、竹網來曬的愈來愈少見,甚至已經成為地區口耳相傳的祖宗技藝,耆老說,四、五十年前真的很普遍。
把高緯度氣候的蘿蔔曬乾是馬祖農民珍惜食物,解決生產過剩的方法;北竿也有農民把留在田裡吃不完或沒有賣出的部分蘿蔔收成,洗淨後切塊放在竹席上曬乾,以前人曬乾是為了保存久一些,現在可不一樣,因為蘿蔔乾與新鮮蘿蔔口感有異,又可將曬乾蘿蔔加工成其它食品。
農民說,馬祖的蘿蔔因為品質好,放在那裡曬都好吃,好吃的秘方就在濃濃的鄉土味。
陽光佐料 「蘿蔔絲」馬祖另一道地風味食材
- 2010-12-31

古法竹網曬的蘿蔔絲,適合做餅或粿。(圖/文:邱竟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