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力行淨零新生活 公私協力營造零碳島嶼

  • 2025-04-15

 為提升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的效率,連江縣環資局呼籲民眾落實「回收減積再丟棄,資收車好載運」。希望居民在丟棄回收物前進行拆解、壓扁等減積作業,並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導與稽查工作,致力於營造垃圾不落地的乾淨家園。

 全球經濟發展仰賴於自然環境與資源的使用,同時對地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依據聯合國環境總署及世界銀行相關數據顯示,自西元1970年至今,全球人口數成長為2倍、GDP成長為4倍,而資源使用量已成長3倍以上,依此趨勢,至2060年全球資源使用量將提升為現今使用量的1.5倍。然而,全球人口增長、區域的經濟繁榮度提高,都增加了對糧食、飲水和居住地等需求, 導致同期間地球系統中二氧化碳濃度、地表溫度增幅、沿岸氮流量的年均公噸數、以及生態多樣性的減少比例等同樣呈現顯著向上的趨勢。

 天然資源的開發活動經常伴隨著棲地破壞,從加工、運輸到使用等過程亦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或對生物體有害的物質。研究資料顯示,生物圈健全、生物化學循環、氣候變遷、及土地用途改變等地球系統運作程序都已超出承載界線,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地球將變得愈來愈不宜居,嚴重影我們以及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節能減碳已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而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工作,將可達到節約自然資源使用,減輕環境負荷之成效,例如每回收1萬支手機所節約的能源約22萬度,相當於減少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回收舊紙再製,可節省75%能源及減少75~95%的空氣污染,對經濟及環境皆可帶來極大的效益。環保工作是一個地方進步的指標,也是邁向現代文明的標竿,若每個人皆能隨手作環保,就能為地球減少一份負擔,並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過去政府除致力於掩埋場、焚化廠之興建與管理,以妥善處理各種廢棄物外,自1997年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確立我國資源回收的推動策略。2005年起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並加強推動資源、廚餘回收,以期達到家戶垃圾源頭減量之目標。為促進資源永續利用,達成「零廢棄」目標並走向「循環經濟」時代,2018年至2022年持續推動「一般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以管理面、經濟面及技術面三管齊下,促進垃圾減量,辦理「源頭減廢」、「強化分類與回收」、「資源循環清運車輛汰舊換新」及「促進地方垃圾減量回收及垃圾費隨袋徵收」等措施,期由民眾共同落實減廢與資源循環,減少焚化處理需求,建構資源永續循環社會。

 長久以來,人類已經養成線性的消費模式,零廢棄生活的確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逐漸減少廢棄物,讓淨零新生活運動理念深入生活當中,從每個生活中的小細節中逐漸改善,包括購物習慣、產品挑選方式、產品使用方式、廢棄物處理等,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有可以實行零廢棄生活的空間,從產生最小成本的生活方式改變開始。即使我們選擇了以可回收材質製成的產品,若使用後沒有妥善分類與回收,也只會讓這些用過的產品以一般廢棄物的方式處理,等同於前功盡棄,因此好好分類來完成淨零新生活的最後一哩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