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金馬旗揚一百年 兩岸和平連江承載千秋/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

  • 2011-01-01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生日,金馬鄉親比任何其他地區的華人理直氣壯,大聲的說一聲「中華民國生日快樂!」,因為在這地球上只有這兩個地方,可以用中華民國的立場寫足一百年的歷史,不論是一部革命與戰爭的血淚史,還是一部庶民生活的發展史,金馬在中華民國旗幟下沒有遺漏任何一年歲月的刻劃。
 一、福建省政府和金馬一起走過一百年
 福建有「八閩」之稱,乃源於元代時設有福州、建寧、邵武、汀州、延平、興化、漳州、泉州八道。民國38年以前省政府設於福州,四月下旬解放軍渡過長江,國民政府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陳誠指揮軍隊轉進東南沿海一帶,七月福建省政府從福州遷往廈門,八月至金門,中央任命胡璉為省政府主席兼第12兵團司令官。馬祖方面,主要是74軍以及後來馬尾海軍巡防處與軍統王調勳的海上保安隊撤退至馬祖,馬祖海域眾多小島,中華民國旗幟始終飄揚不墜!中原板蕩政府播遷,民國38年以前省府相關資料留滯大陸,雖然如此,金馬兩地仍可尋得先人貢獻於民國的點滴事蹟。
 當年國父在海外宣揚革命,特別受到南洋華僑的響應,金門作為一僑鄉,也影響到當地的知識分子。宣統三年(民國前一年)林乃斌、黃卓漢、林則揚與林燕詒等人共組同盟會金門分會,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日本華僑山后人王敬祥參與革命,是眾所周知的另一個例子。此外,在民國38年以前,以宗族聚落為中心,透過發行刊物來宣揚現代知識與文學,並作為聯繫鄉僑與對外的媒介,最具代表性者乃為珠山族人所刊行的「顯影」月刊。從民國17年起至38年總共發行了21卷,每卷6期,成為那段時期金門地區重要的史料。在馬祖方面,最具盛名乃為宣統三年,參與由黃興所領導的廣州起義;在「七十二烈士」當中有陳清疇(南竿中正國中小的前身即為清疇國小)等十位為連江縣人,光是一個彈丸之地對民國的建立不可小覷。
 政府遷臺之後,於民國38年與39年分別在金門、馬祖成立「行政公署」,作為行政掌理機關,42年撤銷「行政公署」恢復了金門縣政府,由當時省府秘書長張超兼任縣長,連江縣設於南竿,派陳拱北擔任縣長,長樂縣政府設於白犬,派邱德齡擔任縣長,羅源縣則設於東引,派陳逸民為縣長。由於兩岸情勢持續緊張,45年7月16日金馬分別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撤銷羅源與長樂兩縣,行政院分別任命劉玉章與何俊為金門與馬祖的主任委員,此後的36年歲月金馬地區實施戰地政務。省政府於47年遷臺辦公,暫時失去對金馬地區的管轄權,而轉為負責研究有關收復閩省各地重建計畫事宜。綜合前述,可以說,從民國38年以來的這段期間,因為戰爭的關係,福建省政府大部分時間象徵多於實質的功能。
 民國81年11月7日金馬地區終止實驗戰地政務,金門與連江兩縣回歸福建省政府管轄,省政府並於85年元月15日遷至金門現址辦公。按81年11月5日由行政院核定、內政部發布之「福建省政府暫行組織規程暨編制表」,省府置委員7至11人,組織委員會行使職權,表面上恢復管轄權,卻隨即在82年金門與連江縣實施地方自治,分別選出第一屆民選縣長(陳水在與曹常順),省府的角色與定位也愈來愈不明確。到了88年1月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9條,修正地方制度法限縮省政府職權,省府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從此刻起,省已非地方自治團體,而受行政院指揮辦理「監督金門、連江兩縣自治事項,執行省府行政事務,其他法令授權或行政院交辦事項」。
 二、為連江下一個百年奠基
 筆者於98年2月16日有幸再度任公職,於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主要負責勞政與社政相關政策與修法工作,同年9月10日從前主席薛香川手上接篆兼任省主席職務。雖然省府如前述已「虛級化」,不論人員編制與預算都已經不像個政府機關;雖然如此,筆者和省府團隊,只有全力以赴。幸好馬總統對於金馬地區有深刻的認識,了解金馬對於中華民國以及臺灣安定與發展的貢獻;此外,院長的信任、曹立委的督促與專業問政、楊縣長以及縣府、議會等先進領導有方打下良好基礎,鄉親所關注的幾個重要議題,才能很快地凝聚共識。
 例如,去年初,召開跨部會「解決馬祖地區土地相關問題」專案會議,做成「對於金馬安輔條例第十四條之一實施前提出登記的土地所有人,也可以適用安輔條例相關規定」的決議,對解決馬祖土地問題跨出重要的一大步。另對於新臺馬輪的建造,筆者扮演橋樑角色,最後由馬總統親自主持協調會,以儘快建造新臺馬輪為結論,並責成交通部繼續研議三體快輪作為跨海運輸的可行性。
 此外,省府雖經費拮据,但每年也都會編列一些基層建設補助款,希望對於各鄉的小型工程能提供一些實質上的幫助。平常也對於清寒低收入的民眾與孤苦無依長者進行慰助。過去這一年,筆者數度邀請友邦駐華使節訪馬祖,藉由實地的參訪,打開馬祖的知名度並與世界接軌。為慶祝建國一百年,和文建會盛治仁主委共同提出「金馬和平(合瓶)」構想,讓金馬再度聯手發光,並提升馬酒的知名度。
 過去這一年多,筆者和時間賽跑,盡力搭起金馬兩地和中央的橋樑,希望能透過順利的溝通,尋求各方的支持,將金馬的基本建設步入正軌,奠立永續發展的基礎。但是,沒有看到「成果」都不算數!到目前為止,各項建設只能說是跨出第一步,爾後還需要鄉親的指教與支持。最後,在這建國百年元旦之日,獻上「國泰民安」的祝福,也希望在世界各地的鄉親投入家鄉的建設,為連江下一個百年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