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行(中)/文:劉宏文

  • 2025-02-03
嵩口古鎮天后宮。

嵩口古鎮天后宮。

湄洲天后祖廟。

湄洲天后祖廟。

三、

 我查了網路,離別墅不遠有兩處地名頗誘人,一稱梧桐,另一為小有名氣的嵩口古鎮。我請堂弟先載我們往梧桐,一個非常樸素的山間小城,街上可見許多賣竹器與農具的小店。此時正逢山茶油樹籽收成,路邊街角,門前屋後,四處都可見到像龍眼大小的油茶樹籽,攤在竹籮或塑料布上曝曬。當地人說,樹籽曝曬後外殼裂開,取出內核的籽仁即可炸出山茶油。這山茶油,不知是否就是台灣的苦茶油?

 我們沿街漫行,兩旁店鋪或住家的大門多數關上。如同許多偏遠地區,年輕人大概都往京、上、廣,追求各自的夢想了。街尾連接一座造型優美的水泥橋堍,溪底露出灰白的巉岩,被上游水庫攔截的流水斷斷續續。對岸一排古老的房舍,黑瓦土牆,應是尚未開發的老社區,歷史止步於此,遠遠望去,顯得安適而篤定。

 再往西行,即達嵩口古鎮。大樟溪在此轉了一個大彎,如同麗江附近的長江第一灣,三角腹地集中居住了近萬戶人家。因應觀光需求,許多地方都在施工,匠師努力將石板老街、明清所遺破敗的民居,粧點成古老的樣式與相應的色澤,等待來此尋古探幽的城市男女。

 比較特殊的是,我們在大樟溪畔,居然發現一間供奉媽祖的天后宮,白牆黑瓦,形制古樸而優美。原來此地曾是大樟溪舊碼頭,往來永泰與福州之間的舟船帆影,絡繹不絕。供奉護佑航海平安的天妃媽祖,也就不足為奇了。

 溪邊偶見一塊石碑,「永禁溺女」四個大字怵目驚心。因環境逼迫而孳生的人倫悲歌,馬祖也曾經有過。一個世代的人無由評斷另一個世代的是是非非。是那些未及長大的先輩,將她們從未見過的人生過渡給我們。我們平安活著,其實是受她們庇蔭,將本應屬於她們的福澤,在我們不知珍惜的日常裡,盡情揮霍。

四、

 次日,往慕名已久的媽祖故里湄洲島參拜。導航指路,車行一個半小時即抵莆田文甲碼頭,再換搭渡輪10多分鐘直達湄洲島,約與南北竿航程相同。湄洲島有14.35平方公里,比南竿島10.43公里大不了多少,1990年代開始,即以媽祖為中心規劃為旅遊度假區。

 島上約莫區分為新舊宗教區、影視區、海灘度假區與傳統漁業區。媽祖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祖廟內外,捻香祭拜的香客非常多,我們在門外合十默禱,感佩這位在海峽兩岸普受崇敬,德澤廣被的天上聖母。

 因為媽祖的聖靈普照,馬祖才有了另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有如父母為初生兒命名,以致今日,除了聖母、天后、天妃的尊稱之外,馬祖民間普遍暱稱娘娘、媽祖嬭、媽祖婆,就像子女對父母的孺慕之情一樣自然。

 看完新舊園區,堂弟約了觀光車載我們繞島一周。濱海公路海風頗強勁,司機拉起透明簾幕,每個景點、村落,蜻蜓點水,大致觀望一番。途經「緣起湄洲」劇場, 65歲以上老者免票,劇場設在一棟老宅,每星期輪換表演劇目,該日演出湄洲的婚嫁習俗,大約30分鐘。老宅大廳即是舞台,觀眾坐在廂房的板凳上(至多5、60人)。演員說普通話,插科打諢,感覺很像電視上的喜劇段子。這種形式的演出,無須燈光、布景,收費便宜(30元人民幣),不知在馬祖的觀光旺季有無可能推行。

 晚上回到堂弟在福州倉山區住處,一棟十五層高的公寓大樓。車子直接下到地下停車場,這才發現,停車場其廣無比,東西南北四個出入口,社區20多棟同樣型式大樓的車都停在這裡,總有五、六百個車位。堂弟住12樓,三房二廳,格局與台灣公寓類似。我問他們,平日上哪裡買菜?弟媳婦說,他們很少上市場,前一晚手機下單,第二天熟食、生食直接送到門口,非常方便。

 社區毗鄰一段專為端午節國際龍舟競渡而開鑿的人工運河,從閩江引水,白天甚為清幽,入夜後不少人來此散步、跳廣場舞、唱歌。堂弟說,南台島介於閩江與烏龍江之間,島上各村,自古以來即有拚比龍舟的習俗。為了拔得頭籌,各村競爭非常激烈,挾怨結仇之事,時有發生。近年已廢除宗族意識強烈的村龍舟隊,改以徵召好手,組織區或縣等級參賽,賽道也從受天候影響的閩江,改在運河競技。我的另一位堂兄,擔任村裡龍舟隊擊鼓有三、四十年之久,這才不甘不願的放下鼓槌。

 晚餐後,堂弟驅車帶我們往花海公園散步,他們夫婦踐行「日走萬步」的理念已有數年。我們抵達時已經八點,燈光黯淡沒什麼遊人,平日花團錦簇,隨四季變換花種的沿江公園,現在光禿禿一片,幾位尚未收工的園藝,忙著為春節的燦爛開放埋種栽苗。浩浩閩江就在左側,堂弟說這一帶以前住的都是以船為家的「曲蹄囝(蜑民)」,離開船屋後在岸邊搭寮掛網,捕魚種地。後來房子拆了,他們從船上飛到空中,都安置到附近的高樓了。

 我們從鰲峰洲大橋往下游行去,手機顯示一萬五千多步,途中堂弟夫婦回頭開車,約好在鼓山橋頭接我們。空氣沁涼,略帶灘塗腐味的江風一路相伴,對岸一排建築燈火通明,各種顏色的霓光燈映照江面。我們還未走到橋頭,堂弟的車已在步道邊的堤岸下等我們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