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社群媒體的兩面刃

  • 2025-01-13

    詐騙的溫床就是社群媒體,即便警政單位再三呼籲,多數的詐騙都是從社群媒體出發,但不管老少都依舊擺脫不了對社群媒體的依賴,近期澳洲已提出將執行創全球先例的使用禁令,禁止十六歲以下學生使用社群平台,是否奏效仍待觀察,但寒假即將到來,如何讓孩子們正確健康的使用社群,必須拿出對策。

    美國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十年裡,社群媒體對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一項針對12歲到15歲青少年的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社群媒體超過三小時的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等症狀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像是網路霸凌、憂鬱症、飲食失調、睡眠品質不佳、身體外觀焦慮等問題,通常都跟社群媒體的使用密切相關。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對健康造成的一大影響是,占去了年輕人花在睡眠與運動上的時間,這兩項活動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研究也指出,社群媒體的設計,會過度刺激使用者大腦的獎勵中心,觸發類似成癮的症狀。不管是按讚、留言、分享或是有新的追隨者,這些都是使用社群媒體時大腦所獲得的正面獎勵,幫助釋放多巴胺,使人感到愉快,想要追求更多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

    日前有花蓮的學生家長向議員反映,學生間疑似有一種鼓勵自殘、自殺的藍鯨遊戲,就是透過網路社群如臉書、IG、推特、抖音等,鎖定青少年族群邀請他們參加任務挑戰,參與者會被要求在凌晨4點20分起床,看恐怖電影、聽迷幻音樂、走到高樓的邊緣,甚至在手上割出傷口、刻下「藍鯨」的圖案等,在第50天則會被要求自殺。

    或者是如幾年前韓國的N號房事件,利用社群軟體,開設很多不同的聊天房,以匿名方式散播色情影片、照片等,爭議在於那些照片影片取得來源都是非法,而且許多都是未成年,用各種威脅逼迫手段,讓被害者恐懼個人資訊被公開,只好配合對方的一些要求(拍攝色情照片、影片),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另外震驚的還有國小的學生也在受害之列。其他還有誘騙購物、賭博、霸凌等,許多的危機都藏在其中。

    原本社群媒體的用意,是讓遠在天涯海角的人們可以透過科技互動交友,甚至交換各種資訊,實踐社群媒體分享和表達自由的目標,也給了人們更多發展可能性,這些都無庸置疑;像是澳洲的法律禁止青少年使用,或是像大陸一般限制青少年使用時間,到底奏效與否仍待觀察,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讓所有使用者理解網路的現實,懂得自我保護,也許在限制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之外,更需要師長的陪伴與理解,莫讓社群成為孩子唯一的陪伴者,才能遠離社群危害,正確的使用網路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