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馬祖民眾往返小三通的人數開始增加,此時很多鄉親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攜帶違規物品入境而被罰,為避免鄉親荷包失血,政府有關單位應加強相關法令宣導,鄉親更要自己提高警覺,尤其是受人之託的行李最有可能出現違禁品。
根據馬祖檢疫站統計,113年馬祖小三通違規裁罰總計116案,其中動物38件、植物78件,總裁罰金額高達393萬6千元。動物類檢疫物多為豬肉製品,常見的包括豬肉餡餅、肉乾、仿花枝丸等;植物類則是各項生鮮水果均有裁罰案例。往年經驗,農曆春節前不少民眾會前往大陸購買年貨或伴手禮致贈親友,此時也正是小三通檢疫違規的高峰期,因此民眾務必在行前了解相關的法令,入境通關前「停、想、問」,只要在申報終止線前主動向海關或檢疫站申報,都不會受罰。
小三通在金門馬祖實施超過二十年了,除疫情兩年期間外,每年都有不少民眾鄉親因為攜帶違規物品而受罰,顯示我們宣導工作仍有進步空間。落實金馬小三通檢疫宣導,需從多面向著手,並考量不同族群的接受度,才能有效提升民眾的配合度。宣導內容需簡潔易懂,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才能讓各年齡層民眾都能理解;以現況來說,年關近可能前往大陸帶貨的多半為年紀較長者,這個族群的鄉親有的甚至連智慧型手機都沒有,此時相關單位可將複雜的檢疫程序用圖表或動畫呈現,並搭配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加強民眾的理解。或是針對長者族群,可以設計更大字體、更清晰的圖像,在碼頭通關處呈現。
除食品類是檢疫裁罰大宗外,海關也可能會碰到類似問題,包括攜帶物品的品項及數量是否合法?是否涉及關稅等問題,這些都相對可能讓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法。因此法令的宣導管道多元化至關重要,不管是那一種方式,最重要是讓民眾切身有感,除了傳統媒體外,更應積極運用新媒體,例如社群媒體、手機簡訊、APP等,將資訊傳遞到更多人身上。另針對平時較少往返的民眾應在行前多問多了解,避免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要強化小三通檢疫及海關法令宣導的執行力,整合醫療團隊、檢疫、海關、航運等單位,並透過科學方法,有效提升民眾的配合度,並將宣導融入民眾生活之中。小三通法令宣導也要比照打詐一樣深化及廣化且持續。
社論/加強小三通檢疫宣導
-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