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環資局日前分別在南、北竿舉辦2024馬祖源頭減量成果發表會,將過去一年各項環保優惠、循環使用及循環經濟等政策推動呈現量化成果。源頭減量是減塑的重要部份,在此同時《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次談判在韓國召開,不論各國能否達到預期共識,減塑與全球暖化議題同樣必須受到全人類重視,減塑已然形成一股全球的運動,並且影響著每一角落生存的人類,鄉親勿以為這類國際環保議題與我們距離遙遠,每個人都應設法落實減塑生活的理念,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一年約產生4億噸的塑膠垃圾,但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回收,剩下的散落各地以及海洋之中,尤以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海洋中塑膠微粒進入人類的食物鏈是近年來各國極為關心的問題,而所有的塑膠垃圾全部來自人類的製造,這是工業革命以後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要想回復也當然要從改變生活開始。現代人的生活與塑膠關係過於緊密,環資局推動的源頭減量是希望民眾從改變生活習慣出發,以減少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像是自備餐盒、自備環保杯、自備購物袋等等,只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減少用量,進而達到生產端減量的目標。
《全球塑膠公約》是聯合國針對全球塑膠污染問題的國際協議,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的整個生命週期,是減少塑膠源頭的重要工具,被認為是很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該公約第一章明確指出的目標是「消除塑膠污染,包括海洋環境中的塑膠污染,並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目標在2040年前透過管理整個塑膠生命週期,有效預防、逐步減少和澈底消除塑膠污染;以及通過管理塑膠及其廢棄物的利用,促進地球資源永續發展。
塑膠垃圾問題已遍及全球,和地球暖化帶來極端氣候一樣沒人能躲過,在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召開的同時,行政院環境部也同步召開記者會,表示未來將依據談判結果,邀集民間團體共商2030、2035年的減塑時間表。環境部強調2030年全面禁用四項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的目標不會變,而且會加入更多管制品項,例如近年因網購大量增加的塑膠包材等,因此,全球的限塑風已然吹起,各項政策正在一步步與我們的生活相連,很多政策會從宣導期進入裁罰期,每位鄉親都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迎接減塑新生活。
社論/迎接減塑新生活
-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