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防詐防禦力 拒絕誘惑不心貪

  • 2024-11-26

 連江縣警察局日前公布今年1至10月全縣詐欺案件統計,共受理詐欺案件80件,以軍公教族群居多,軍人為32件,公教人員則為21件,合計財損金額為新台幣3290萬元,單件最高遭詐騙金額為600餘萬,至於軍人,單一案件財損均在40萬元以下。又即將來到歲末年終的詐騙高峰期,地區軍民若遇到可疑情事,不需猶豫直撥110或165反詐專線諮詢與查證,全民一同杜絕詐騙。

 連江縣警察局分析,連江縣內6類高發詐欺案件中,若以職業分類,中獎通知類被害者高達73%為軍人,猜猜我是誰則達60%,一般購物詐欺軍人佔57%。至於公教人員佔比較高者,為釣魚簡訊100%、假網拍詐騙46%,以及假投資詐騙33%。馬祖地區民眾與公教人員若遇詐騙,絕大部分會向警方報案,軍人部分,可能因為害怕遭部隊處罰等原因,被騙金額若不高,會傾向不報案,故不排除有一定「黑數」。

 詐騙犯罪危害縣民財產安全甚鉅,連江縣警察局採取「多元、聚焦、分眾、入戶」等四大策略,挨家挨戶執行反詐騙宣導勤務等具體防制措施,以更貼近民眾生活圈,及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厚植全民防詐意識,讓每位縣民都能夠提高警覺,遠離詐騙陷阱。更配合中央推行的「打詐儀錶板」,每日公布全國受理詐騙情形及數據,提供在地化每月詐情報告,讓鄉親能夠更直觀瞭解連江縣詐騙現況及手法。

 又到歲末年終,年節期間,詐騙集團覬覦民眾荷包滿滿,不斷翻新的行騙手法隨之出籠。因此,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更要特別提高防詐騙意識,不僅傳統詐騙手法盛行,甚至運用新科技、新手法進行的白領詐騙也時有所聞。除治安單位要加強取締外,一般民眾在針對有被詐騙可能時,應冷靜對待,審慎防範;同時量入為出、謹慎理財,安心過好年。

 各種詐騙手法推陳出新,以「投資詐騙」居多。假投資、真詐財往往真假難辨,也容易與「假交友」、「虛擬貨幣假交易」等其他類型結合,若被害人一開始嘗到一點甜頭而深信不疑,容易失去警覺,身陷其中。網路社群數位媒體演變快速,如今成為施詐媒介,大量散播「假廣告」,並以投資名目詐騙,追查難度高,若再結合新興虛擬貨幣假交易,危害甚鉅。

 要鏟除詐騙,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當遭遇相關情境時,可盡速與165、警方、往來銀行、金管會小心求證,若僅是單純和群組顧問或老師確認,容易掉進話術裡。由於假投資廣告上會留下虛假的聯絡電話,千萬不要隨便點選連結或下載App,而不管是臨櫃或ATM匯款、現金交易,只要是把錢、帳戶交出去,或是幫別人領款,都要慎重其事,再三確認。詐騙案層出不窮,原因不外乎貪小便宜心態、輕信歹徒詐騙話術、忽視各種防詐警訊、對相關法律不熟悉,以致上當受騙。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提升自我防詐防禦力,辨識網路詐騙技法,避免自己成為受害者,才是當今現代人必備的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