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連江縣文化處主辦,馬祖青年協會協辦,小島旦所執行「閩東語復振計畫語言培力工作坊第2階段:與陳爺爺結緣」。日前邀請桃園的「龍山好王」團隊及在地道長陳柏儒先生,一同在牛角五靈公廟前分享如何以設計推廣家鄉文化。
「龍山好王」團隊分享了他們與廟宇的淵源:當初是陳將軍指定表哥為抬轎者,後來父親因有事相求,來廟裡祭拜陳將軍時,陳將軍透過轎子寫下「人」字,邀請父親進廟服務,從此開啟一家人與廟宇的緣分。父親此後擔任了兩年總幹事,並與他、表哥和表姐一起成立「龍山好王」團隊,致力於推廣廟宇文化。
關於五靈公與五福大帝,陳柏儒也為大家講解牛角廟宇的特色。他提到,五靈公即五福大帝,原名福州五瘟大王。清朝時期因被視為迷信而禁止信仰,但後來縣官得知該神以勸人行善為宗旨,便改名為「五福大王」,信仰得以此延續。
陳柏儒還補充,馬祖地區區分供奉神明和下界的紙錢,並非依顏色,而是以紙張大小區分。供奉神明的大張金紙稱為「庫寶」(khù-pō)或「大銀」(tuei-ngỳng),後者因手工錫箔製作而更為昂貴;供下界的小張金紙則稱為「箔」(pò )。
最後,「龍山好王」團隊分享了他們的創新計畫。今年冬至,他們將舉辦特別的捧點心活動,重新設計傳統以竹蘭盛裝麵線的方式,改為加入手作龜桃(kui-lò )造型點心的元素,以拉近廟宇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同時,他們也會推出全新設計的灶神紙,並同步回馬祖發放。
昨(18)日,還在牛角村五靈宮廟下方與失智據點的長輩們用閩東話互動,述說牛角在地神明陳將軍的事蹟,以此做為促進人與人、人與文化的交流行為。
閩東語復振計畫 邀「龍山好王」團隊及道長陳柏儒分享廟宇文化
- 2024-11-19


分流閩東語復振計畫語言培力工作坊日前邀請桃園的「龍山好王」團隊及在地道長陳柏儒先生,一同分享如何以設計推廣家鄉文化。(圖:黃沛宣、小島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