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造具馬祖在地特色的魅力城鄉

  • 2024-11-12

 馬祖自推動觀光以來,在公私部門共同努力之下,綜合傳統建築、戰地文化等諸多特色的文化蘊含,為地區開創一片精緻典雅的島嶼風貌,近來年,透過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呈現,讓地區人文指數節節升高,吸引許多目光。然而,馬祖小而美的島嶼風貌,儘管整體建設規劃有專家協助,但城鄉之間新舊雜陳,未來發展仍須關注美學元素,營造環境質感,自己懂得用美看待生活,呈現優質美感,自然也能吸引其他地方的人喜歡上馬祖。

 由於社會長期追求經濟成長,使得原有的城鄉特色,在高度發展的影響下,讓地方特性與面貌逐漸模糊,甚至造成環境脈絡與紋理的嚴重破壞,也讓城鄉之間的風貌漸趨一致,進而缺乏具有品質與足以辨認和記憶的在地景觀特色。以馬祖而言,缺乏現代城市的景觀,但卻可以採取小而美、美而精的作法,呈現更為細緻與內涵性的氛圍。

 眾所皆知,聚落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但是隨著現代生活的改變,人們對於居住、商業與交通需求已經有不同於以往的看法,昔日繁華的街道逐漸沒落為人口外遷、屋宇傾頹的環境,即使部分屋主有更新改建的作為,但往往也與歷史風貌脫節,形成新舊混亂的城市景觀。馬祖擁有的諸多特色是厚實馬祖文化底蘊的養分,如何善用自身的特色,為現有生活環境注入更多能量,提升生活美學素養,創造整體的美學經濟產值,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內政部營建署自民國88年研擬城鄉新風貌計畫之卓見,並在民國90年正式納入政府公共建設推動,著實引領了各部會共同改造城鄉自然環境復育及人文風貌營造之核心生活價值,進而帶起了公私部門整體環境改革之風潮。城鄉魅力,不只是有形的、可視的外觀改造,更關鍵的精神在於「無形」的價值認知、 認同、共識、集體運作力與行動力。

 城鄉景觀風貌改造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的接力工程。今天馬祖聚落的風貌已有很大的改變,然而若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及配套方法加以保存,仍然來得及。事實上,觀諸政府施政,最簡單是硬體建設,最難的卻是扎根式的參與及興革。

 對於諸多社區營造或活化課題,在地者的有心投入才是最重要的指標。城鄉風貌改造不只是硬體,還有軟體;不只是人工,還有生態;不只是創新,還有歷史的傳承。

 城鄉風貌是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生活文化總體表現。因此,城鄉風貌改造,不只是硬體建設,還包括軟體的經營管理;不但要兼顧生態保育、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還需要有創意、創新的作為。馬祖擁有豐富的文化、人文古蹟,還有馬祖特有的生活美學、場域,這些人文底蘊再不被重視,談任何建設都是不會吸引人的。馬祖是慢活島嶼,必須自己懂得用美看待生活,呈現最美的東西,觀光客自然而然也會喜歡上這個處處充滿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