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文化處日前公布113年「馬祖閩東語小小播報員」徵選活動得獎名單,這是首度以日常播報為主題舉辦的閩東語比賽。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開始重視多元語言保存的議題,因此也會增加投入的資源與經費,未來地區各級學校舉辦類似活動競賽的機會很多,但光靠學校來達到馬祖語的保留與傳承,是絕對成效有限的,未來公部門在辦語言推廣活動時應設法強化家庭在母語推廣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有家校共同合作才能讓閩東語永續傳承。
108年1月「國家語言發展法」已由總統公布,但直至111年行政院核定四部會研提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逐步整合法令規範、各界意見及部會資源,並轉化成具體的各項語言復振工作。為搶救台灣許多族群語言流失、消逝及斷層危機,行政院會113年通過「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目的是成立行政法人,專門負責國家語言研究、調查、保存、推廣、發展及資源整合,彌補現階段沒有專責單位負責台語、馬祖語、手語保存的缺口。
政府一再強調多元化的國家語言可以豐富國家的文化底蘊,目前我國除華語之外的國家語言皆面臨嚴重的世代斷層及語言流失,尤以馬祖語及少數原民語言、臺灣手語等較為嚴重。
馬祖語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閩東語,也就是所謂的福州語,目前大陸福州地區尚有廣大族群在使用福州語,但一水之隔讓馬祖語與福州語也有不盡相同之處。教育部把閩東語定位為馬祖語可能基於多方考量,但不論是福州語還是馬祖語,我們的目標是使其永續傳承甚至發揚光大。
語言要傳承光靠政策與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語言是文化更是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只有設法讓馬祖語生活化並從校園走入家庭,學習效果才會好。令人擔心的是目前馬祖地區50歲以下會說閩東語的其實不多,當學校在推廣閩東語時不妨將家長也當做學生,鼓勵年輕家長一起參與,讓講馬祖語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是一種樂趣,成效可能更明顯。
再者,推動馬祖語的保存與傳承所面臨另一項挑戰是學校資源不足,儘管目前教育單位已展開種子教師培訓計畫,但很多老師其實對馬祖語是似懂非懂,也在摸索中學習,引進民間師資是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包括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的復振資源,亟需政府完整配套規劃與經費的挹注,要推動各種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與發展,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政策及經費上支持,學校與家庭更要在實務面合作推動。
社論/家校共同努力傳承馬祖語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