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托零排隊 馬祖生生不息

  • 2024-11-03

 連江縣「公托零排隊」正式達標!為提升公共托育收托量能,連江縣政府從2015年率先在東引開辦,之後陸續在2017年、2020年及2021年開辦南竿公托中心、東西莒公托家園與北竿公托中心,讓「島島有公托」順利達標,全面滿足托育服務需求,讓年輕爸爸媽媽可以安心就業,開創全國托育服務的新里程碑。

 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如果沒有相對應的人口及家庭政策,我國的人口數將在50年之後減少三分之一。為了減輕家庭育兒負擔,提升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相關的人口、家庭政策及配合修改法令。從過去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的方式協助家長,到推動公共托育機構,提供家長價格低於私托的托育服務,卻遇到僧多粥少的問題。為了再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供應量,政府從2018年開始與私立托嬰中心及居家托育保母合作,推動「準公共化」托育政策,讓托育政策從「公共化」再走向「平價化」。

 少子化將會影響國家未來的人口數量與人力資源,對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考驗,不僅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扶養比也會提高,對於未來青壯年人口的經濟壓力將是一大負擔。從政府的少子女化對策方向來看,過去以發放育兒津貼為主,減輕父母育兒的經濟負擔,也就是從家長「需求端」的層面解決育嬰問題,現在則逐漸轉移到擴大公共托育服務數量,把私托及保母一起納入「準公共化」機制,增加公共化及準公共化的托育名額,從「供給端」解決托育問題。

 中央確立托育政策的方向,負責督導地方政府落實托嬰中心輔導及管理機制,定期評鑑及地方政府稽核等日常管理外,並增加常態性補助,以協助準公共托育服務提升品質。中央政府決定政策方向後,由地方縣市政府推動,中央再依各縣市政府的財政狀況予以分級補助,縣市政府也可以依各自的財務狀況及托育目標發展出各縣市的托嬰政策。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資本,近年來政府除了營建托育場所,也致力於提升教保人員的薪資水平,讓教保的勞動市場更加穩健。針對子女的父母,行政院也擴大育兒津貼的領取資格,希望給願意生育的新手家長一些基本的支持。當前的社會環境,母親就業比例提高,早已從「媽媽自己帶」的傳統主流模式,轉變為「媽媽要上班,小孩要托育」的社會型態。因此,托育服務不再是一種補充性質的服務,不是只有少數家庭才用得到。相反,雙薪男女當道的時代,托育是家庭的共通需求,是現代化都市必要的基礎建設。

 打造友善的育兒環境,近幾年連江縣不管是從硬體的擴增或者福利的優化,都看得出積極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所做的努力。畢竟人口的生育乃是牽動社會結構的根本,面對整個世代人力資源的困境,馬祖雖小,還是必須「超前部署」,積極營造有利生育、養育之環境,推動幼兒照顧及保護責任,替未來預備足夠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