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酒駕攔檢頻率要提升

  • 2024-10-31

    馬祖南竿福澳路段日前發生首起疑似酒駕致死的重大交通事故,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切,警方也自28日起展開專案路檢勤務,希望打擊酒客僥倖心態。酒駕害人害己,因為酒駕者的輕忽,毀的可能是一個甚至是數個家庭。要遏止酒駕歪風,我們支持警方除了平時的加強宣導之外,更應提高各鄉島酒駕攔檢的頻率和不定期更換地點,要讓鄉親改變存在已久的不良習慣,確實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酒駕這個名詞在馬祖不算陌生,幾乎每年都有類似事件傳出,前幾年有人酒駕把車子開到海裡,幾個月前北竿也發生機車酒駕撞傷行人甚至是肇逃事件,這只是出事情的酒駕,沒出事而被忽略遺忘的其實更多。馬祖長期存在的應酬喝酒文化與酒駕也有關連,一般人總有僥倖心態,認為喝點小酒且路程很短應該不會有事,但往往悲劇就發生在短短的路程之中。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長期致力推動要加重酒駕刑責,建議將酒駕致死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另外要求政府提高汽機車強制責任險死亡代償金,從每人2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根據統計今年1到8月全國取締酒駕3萬8783件,肇事死亡人數至少39人;防範酒駕政令不斷宣導,為何酒駕事件卻沒有明顯減少,一般多認為與酒駕刑度普遍不足有關,也就是沒有達到嚇阻的目標。馬祖地小人少,要達到遏止酒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攔檢,若警方有人力考量,也應該儘可能調整勤務以提高酒駕攔檢率為主,因為預防酒駕宣導的效果遠不及機動攔檢。

    再從另一項全國統計數據來看,近5年全國地檢署酒駕案件偵查終結有犯罪嫌疑者逾20萬人,其中酒駕初犯者18萬6392人,占83.3%,2犯者2萬7711人,占12.4%,3犯以上者9560人,占4.3%,可見酒駕累犯問題嚴重。酒駕受到懲罰若不痛不癢,自然起不了嚇阻作用,甚至有人因此習以為常,在偏鄉心存僥倖的人要比都會區來的多,這都與攔檢率有關。

    連江縣警局此次回應馬祖首宗酒駕致死案,隨即展開強化攔檢任務,除了南竿之外,建議其它鄉島也應視情況跟進。尤其馬祖地方小,那裡有大型聚餐、婚宴等很容易得到消息,又平時那些地方夜間常有小酌夜宵行為等,警方要掌握消息其實不難。專案路檢應設法成為常態甚至更機動,讓民眾知道沒有僥倖這回事,進而養成喝酒不開車、酒後找代駕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令人遺憾的事件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