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初,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世界不得不因此而改變,不管是生活習慣、商業活動或心態改變等,再加上戰爭和自然災害及現代社會的問題層出不窮,導致這個世紀初可謂是噩耗連連,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大困境。但自古以來有困難,就會有所解決方法,有方法就有發現,有發現就有創新,在這些困難中一定是有機會的,而從機會中,就能一探人們的團結。
在疫情下,人們都十分惶恐,也開始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的情形,人們開始瘋搶、囤貨及哄抬物價,社會秩序開始走向混亂,人的自私與邪惡顯露無遺。經歷一片混亂後,隨著政府的介入及各界的呼籲而慢慢穩定下來。在這艱難的時期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在一個標準上,有許多人比我們更需要物資,我們應該要留給那些需要的人。在疫情下,許多人犧牲自我安全,使大眾過著沒風險的生活,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比一群人來的小,而這一群人便是一直在最前線的醫療人員,他們沒日沒夜的在最前線阻截病毒無情的擴散,也在後方研發、製造藥品,為我們創造生存的機會,是抗病毒的最大功臣。
在疫情之下,沒有任何一國是可以倖免的,在臺灣疫情最艱難的時候,我們的友邦立陶宛給了我們許多醫療物資,讓人民十分感動,於是我們也回贈許多口罩。不只立陶宛,我們的友邦日本,也給了臺灣許多AZ疫苗,這些禮物的意義在於國與國之間的羈絆與多年的友誼,也讓臺灣在外交中,獲得許多溫情與愛。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不管是政府人員或上層人士,在災難中,對基層或弱勢族群很少過問及關心。我曾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了一名議員樂捐了一百萬給弱勢族群,讓他們買生活及稀有的醫療物資,給予一切能幫助的事情,這讓許多人動容,也讓世人發現了不常被看見的族群,更讓我們看見上層人士的改變。這件事也使我開始主動關注弱勢族群並伸出援手,也讓我意識到身邊許多事可以用愛心來填補。
在疫情中,有許多人為大眾或弱勢族群服務,在社會各階級的努力下,社會慢慢的穩定下來,也因為這些人的愛與付出,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溫情。
愛在疫情蔓延時/中山國中 陳美邑
-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