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閩東建築風貌力求基調一致

  • 2024-10-03

 北竿芹壁是馬祖閩東建築風貌的代名詞,同時也是著名觀光景點的指標,石屋建築群的特色是芹壁成功的重要元素,但近年來在各鄉島重修建的閩東建築似乎都或多或少的走向「變調」之路。閩東風貌是馬祖觀光的重要資源,也是諸多公共建設在規劃設計時的參考元素之一,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我們應力求建築基調的一致性,讓這份文化資產永續傳承。

 從一塊石頭到一面牆,別小看閩東建物中砌石這項動作,不同的師父有不同的風格,但只要是傳統匠師的作品,其基本的砌石章法是有的。閩東聚落的整體風格往往呈現在一片石牆上,不論是一棟房子還是一面牆,工匠的功力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傳統閩東建築砌石工法很多,近年來由於老師傅逐漸凋零,而大部份的閩東建築都已走格式化風格,反而感受不到早年「亂石砌」亂中有序的功力呈現。

 儘管馬祖各鄉島近年來城鄉風貌有了很大改變,西式建築越來越多,但各鄉島也仍保留許多傳統建築群,而這些建築在觀光資源上仍扮演重要角色,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閩東建築風格永遠不會退流行。近年來,不論是村莊聚落還是公共建設,政府無不大力配合整體城鄉風貌來營造其特色,但建設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視覺上的衝突,其中有一部份是在現代化建築中融入閩東建築風格的設計,如果沒能處理得當,有時候會成為畫蛇添足的敗筆。

 為力求馬祖閩東風貌的一致性,縣府文化處多年前即推動匠師研習與傳承,但這是一條漫長之路,好在目前兩岸兩馬之間的交流步向正軌與常態,我們應善用這樣的機會引進傳統匠師,繼續技藝傳承工作。公部門有責任把砌石工法的基調做統一的認定,為日後整體景觀加分,尤其是在政府補助介入的案例應將之列為重點項目,不論是重建還是修建,審查的機制要建立並嚴守基調的一致性。

 除了傳統民間的閩東建築外,政府在相關的公共建設方面也會要求融入閩東風貌,這有助於彰顯閩東風貌特色,但在運用時宜謹慎,一個不小心可能影響城鄉風貌基調。特色才是生存之道,馬祖走過二十多年觀光發展之路,各界應深知閩東風貌的優勢為何,政府推動聚落保存的目的是傳承與再利用兼備,但整體基調的一致性應是嚴守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