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73歲的立委賴士葆駕車撞傷兩名綠燈過斑馬線的婦人,不是疲勞駕駛更無酒駕,讓高齡駕駛的議題再度受到關注,雖然依照台灣目前的規定七十五歲以上需要每三年體檢一次,通過認知測驗換發駕照才能上路,但高齡事故逐年攀升,也讓人不禁思考政策的適切性,也鼓勵高齡者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高雄一名八十九歲長者駕駛小貨車,在路口轉彎處撞上女騎士,導致對方當場頭部重創死亡,這是四月發生的事,隔天台北又有一位八十五歲老翁開車撞到走在路邊的行人,同樣經搶救多日仍傷重不治,事後兩位駕駛人都聲稱當下沒看到有人,被檢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
這些事故駕駛當事人,都持有效駕照,沒有酒駕也沒有疲勞駕駛,卻因為未注意到路況撞人致死,讓台灣高齡駕駛的道安問題再度掀起社會討論。其實在2017年起交通部規定,滿七十五歲持有汽機車駕照的民眾,每三年應定期換照,駕駛須進行體檢並通過認知測驗,包括時間認知、近程記憶力、手腦協調能力等才能換照。
惟現在為人詬病的是,針對實施當下已經超過七十五歲的駕駛人,交通部並未溯及既往,要求全面換照,根據統計至今仍有二十萬人持有汽車駕照,三十萬人持有機車駕照,其中有三到五百分比的人因違規記點吊扣駕照而換照,其他數十萬人仍持有效證件,針對這些高齡駕駛,交通部目前的作法是電訪關懷,輔導規勸換照或繳回駕照。
但其實除此之外,許多學者認為七十五歲的門檻有待商榷,因為從台灣前三年的A1交通事故統計,可以看出七十到七十四歲駕駛肇事占比逐年攀升最為迅速,其次是六十五到六十九歲。不只如此衛福部統計顯示,七十到七十四的失智症發生率也提高到5.2百分比,高齡駕駛風險高其來有在。
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台灣高齡駕駛政策相對寬鬆,日本是全部的駕駛每五年都必須強制換照,滿七十歲的民眾換照前必須經過特別講習;香港則要求滿六十歲駕駛要換照,新加坡及韓國則訂在六十五歲,都比台灣的列管門檻更為嚴格。
當然並非高齡駕駛就一定會發生問題,在極端注重交通安全的北歐國家,許多駕駛人會自覺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是否繼續駕駛,同理台灣的規定是規範守規矩的駕駛人,但不管是高齡或年輕駕駛者,都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只有把自己與他人的安全看得重要,就會自行判定能否繼續駕駛。
馬祖的道路狀況相對單純,道路駕駛的危險性較低,但駕駛者也應該隨時停看聽並檢視自身,身體狀況或精神不佳時避免開車,高齡者年滿七十五歲務必每三年體檢,確認自己是否還能開車,當然政策也鼓勵高齡者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只是地方政府必須建構方便的大眾路網,讓長者開不開車都能自在上路,讓交通零事故不再是奇蹟。
社論/高齡駕駛謹慎為上
-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