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綿今年大爆發 綠島珊瑚罹癌嚴重--自由時報

  • 2024-08-30

 2024/08/29(自由時報報導)從氣候網站可見全球海洋多數變「溫水」,繼台東部分珊瑚白化、病變嚴重,綠島傳出大白沙一帶白化嚴重,柴口則是黑海綿問題,潛水教練表示,黑海綿不僅會慢慢侵蝕、吃光珊瑚表面,使魚類難以覓食,有些珊瑚還因此斷裂,珊瑚少了、魚也不見。

 俗稱「黑海綿」其實不僅一種,二○○六、二○一○年也曾出現在綠島,當時中研院發現的是星野海綿(Terpios hoshinota),潛水教練陳宜禧說,的確以往也有,都未曾消失,但今年可用「大爆發」來形容,綠島情況很不妙,這種俗稱「珊瑚癌症」的海綿還不能隨便破壞,否則牠會漂至他處感染其他珊瑚,「綠島珊瑚癌症嚴重」。

 由於目前未有專業學術單位發表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就陳宜禧初步發現,白化多在大白沙應該有二成左右,黑海綿在柴口一帶比較嚴重,大約四成,去年看一處突出、水深十米內珊瑚曾找到豆丁海馬,今年什麼都沒看到,只見整塊珊瑚全被覆蓋黑海綿。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呂美津主要研究珊瑚,但她研究室的魚缸因冷卻器故障,突然海綿增生許多。她說,缸內的海綿是隨海水一起進入,溫度升高至三十七度會造成珊瑚白化、海綿增生,只是一般海綿就已生長旺盛,溫度絕對是關鍵,更糟的是,就算溫度降低也僅抑制黑海綿生長、不會死亡。

 據中研院研究,星野海綿群體一天可拓展一至二公釐,因此很快在綠島、蘭嶼覆蓋大面積珊瑚和礁石,輕易可看到它們的蹤跡。隨著海綿強勢「霸佔」珊瑚礁棲地,陳宜禧擔心表示,大魚吃珊瑚數量有限,但食物被黑海綿覆蓋,也只能往該處游,「淺海多剩小魚,愈來愈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