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觀光勝地墾丁今年遊客人數雪崩式銳減,在暑假旺季訂房率跌破五成,這種現象也引來網友紛紛探究各種原因,像是「6片櫛瓜100元」、「沙灘陽傘之亂」等等,這些負評在網路上發酵,或許這些都是所謂的片面之詞,但也間接造成遊客量減少。今年國旅受報復性出國潮影響,國內許多縣市及離島都同受其害,但此時此刻旅遊相關業者萬不可因客源少而出現殺雞取卵的不當行為,商品食品的售價不但要標示清楚,更不可以將消費者當做「盤子」。
觀光勝地墾丁今年遊客人數大量下滑,除了國外旅遊崛起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不時傳出有業者坑殺觀光客的負面新聞,日前更爆出遊客在沙灘遭租傘業者驅趕等事件,為此墾管處還出面說明,在南灣沙灘上,有告示牌標示哪些地區是業者經營使用,哪些區域是預留給遊客的公共區域,已要求業者不能強迫遊客,也不能排擠遊客在公共區域插傘。總之諸多亂象在媒體網路報導後持續擴大負評效應,若要重建消費者信心則需很長一段時間。馬祖與墾丁一樣是靠觀光為發展主力,政府與民間在面對遊客消費行為時務必客觀謹慎,絕對不能因為一粒屎而壞了一鍋粥。
前陣子地區又再度傳出有計程車業者收費出包的事件,諸如此類消費爭議也在其它行業出現,尤其在商店市場銷售產品時,售價一定要公開透明。馬祖的市斤定義與台斤不同,這一點經常是讓台灣消費者對馬祖商家產生誤會之處,因此在地業者若碰到外來消費者,務必要事前「說清楚、講明白」,避免產生消費糾紛。觀光的品牌與形象是靠一點一滴累積而來,如今現實社會好評得來不易、負評卻能一日千里,所有觀光旅遊從業人員都應有此認知,一但讓負評發酵,想要再回來就難了。
今年暑假,台灣墾丁、宜蘭等國旅熱門地點異常出現冷清的狀況,一方面是因飯店價錢被嫌貴,另一方面是許多國人出國玩了,日圓匯率低、日本飯店便宜、旅遊品質優等因素,統計顯示7月份就有57多萬人次旅遊日本。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去年(2023)國人國旅總次數逾2億次,較2022年增加22%,但其中逾7成屬單日遊,也就是不用住宿的國旅,這個現象也反應飯店價錢是遊客很在意的。馬祖的整體旅遊價格是否偏高是見仁見智,但其實消費者更在意的是所謂的CP值。觀光產業要永續生存發展,減少負評、創造好評是各界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在這一波國旅檢討風之中,馬祖也不能置身事外,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精進與突破的。
社論/勿讓墾丁負評在馬祖複製
- 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