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政府與大陸福州市海洋漁業局於8月12日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為兩馬海域增添300萬尾黑鯛、大黃魚、真鯛等魚苗。漁業資源保育工作,係維繫沿近海漁業發展之根基,尤其是積極增殖漁業資源的種苗放流,以及建立保育觀念的魚苗放流宣導活動,更是整體保育工作之重點核心。透過種苗之加入,對復育已呈低下水準之沿近海漁業資源,可產生立竿見影之效益,且再配合適度、合理利用資源等保育觀念之建立,對沿近海漁業永續經營絕對有正面助益。
馬祖四面環海,海域資源常給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觀念,這種觀念在傳統捕撈作業年代或許還說得過去,但現在所有的漁民都知道,要捕到魚需要技術與運氣,現階段的情勢是十分惡劣的,我們要努力維護生態的能量,就必須有所警示,最重要的是全民建立生態復育的觀念,政府的重視與民間的落實,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的目標。
連江縣政府與福州市海洋漁業局今年攜手進行魚苗放流已有多年經驗,兩岸共推放流政策更重要的意義是教育人民:海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今漁法進步精良之後,海洋資源正在以我們無法想像的速度流失中,放流只是治標不能治本,限漁才是永續生存最重要的手段。兩岸合作共同放流魚苗,各界普遍反應良好,為永續經營海洋生態,我們認為持續的放流工作仍然十分重要,期盼雙方在本於互利永續的立場制定配套措施,讓年年的放流政策能增殖增能。
然而,增殖放流固然對增生海洋資源有助益,但若沒有適當的限漁政策配合,可能事倍功半。由於人類對水產品需求日增,現代科技讓捕魚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效率,許多珍貴的資源在沒能繁殖下一代之前就被捕殺,根本來不及長大,這是放流後最應該思考的問題。兩岸如何透過更有效的協商機制讓限漁不僅是口號,還要具體落實才是正本清源之策,讓大海有機會休養生息才是推動海洋生態復育的最有利手段。
兩岸重視漁業合作是好的開始,期望在放流復育投苗的同時,能再進一步針對限漁做更有效的合作與呼籲,從制度面來檢討現行的漁業政策是否恰當,因為光靠增殖放流無法讓海洋資源達到快速復甦的目標,未來兩岸應致力於限漁工作的落實,才能釜底抽薪讓海洋資源在自然的力量下達到增育的目標,若不能落實限漁,再多的放流也不敵過漁的威脅。
漁業資源保育工作需長期累積方能看出成效,非僅屬於漁政機關之責任,惟有賴全民之積極參與及密切配合,共同致力於漁業資源保育等各項工作。地方政府每年都有水產魚苗的放流工作,但受限於經費,可能採四鄉輪流的方式進行,期盼未來能受到各界的重視,投入更多的經費,四鄉五島同步來做這件事,效果可能會更加突顯。才能使海洋生態維持平衡穩定,創造永續經營之良好環境。
社論/限度捕撈留給下一代豐富海洋資源
-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