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中,特別針對民眾擔心的大型工程車輛安全管理進行討論改善,縣長王忠銘指示各單位不只要加強聯合稽查,對於議會前、清水廣場等重點路段的監視系統務必完備,交旅局在爭取規劃道路號誌與路面標線重劃時,大型工程車輛行駛也要一併納入檢討。
大型車輛受限其操作特性,其迴轉半徑與煞車距離皆較一般小客車為大;若發生緊急情況時,有效安全趨避時間需求亦較長。因此大型車之超速或行車違規之肇事風險值亦較小汽車來的高。因此透過強力之執法對大型工程車輛之超速及違規行為進行取締,為最直接有效降低潛在事故發生之措施。
根據縣警局資料,大型車交通事故112年發生4件,今年上半年1件;針對違規執法,112年執法3件均為載運砂石滲漏飛散,今年上半年違規,分別是行車紀錄器無法正常運作2件、載運砂石滲漏飛散1件、超速1件、逆向行駛1件、不遵守道路號誌指示1件。監理站指出,目前地區工程車輛平均車齡可能達20年,因自然環境因素,車輛耗損快且保養不易,建議研議是否以自治條例規範營業用車齡限制,以保障安全。此外,「超重」有可能直接造成煞車故障狀況,建議警方採購活動式地磅,針對於砂石車、大貨車是否超重可以更有效進行稽查與取締。
長久以來,包括砂石車在內的大型車輛,給一般民眾的印象就是肇事率高、造成的污染也比較嚴重。載運砂石、機具的工程車因體積龐大,一旦肇事,後果都很嚴重,因此,民眾無不希望主管機關加強取締工作,嚴格要求砂石車等工程車輛不得超載、超速,確保民眾的生命安全。
馬祖地區大型工程車不斷增加原因,在於因應重大工程施建所需,大型車輛在道路上行駛,不但容易破壞道路的鋪面結構,也會增加交通事故風險。且隨著環保意識逐漸高漲,民眾對於柴油引擎的工程車及施工機具排放黑煙造成空氣污染的情形也越來越重視。由於地區對於車輛進口,是採取開放式的,任何車輛都可以進出地區,一些營造廠於工程推動時,進口各型工程車輛乃無可厚非,可是有的車況良莠不齊,一些破損的車輛在工程結束後置之不理,造成地區環保問題,即使政府處理,也要投入人力和經費。
無庸置疑,各類工程車是重大工程建設不可或缺主角,居功厥偉,不過要是管理不當或管制不嚴,必然會危及交通與民眾生命安全,造成負面的效應。只要有建設,與工程有關的砂石車等機械車輛,永遠不會消失。為維護地區其他廣大用路人權益,交通主管機關應加強攔檢,取締超速、超載、無照駕駛等違規行為,並要能持之以恆,賡續不斷的執行到底,以減少因駕駛人違規所導致交通事故件數,才能避免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社論/有效防止工程車輛事故發生及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