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 2024-07-18

 2024年第二屆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暨頒獎典禮,日前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召開,連江縣政府產發處受邀分享馬祖燕鷗及雌光螢保護區發展現況及面臨的挑戰。燕鷗及雌光螢是我們這一代已知變化頗大的生態物種,一海一陸,兩種生物近年來不論在數量及棲地上都或多或少因為人為的過度干擾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在數量及族群遷徙路線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未來應設法透過生物多樣性理念的倡議,讓各界重視生態系統維護的重要。

 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是科學家及生物學家近年來十分重視的課題,研究指出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健康有許多正面影響,但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認為人類出現以後的時期算是一種新的大規模滅絕事件,稱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主要是人類帶給環境的衝擊所造成的。也有人主張若按照目前的物種滅絕速度,不出100年地球上大多數物種就會全部消失。環境變化劇烈通常會導致大規模滅絕,科學家指出,世界上目前物種數量約有1,000萬至1,400萬種,其中約120萬種已被登錄,超過86%物種則尚未被描述。

 地方政府此次受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邀請前往分享馬祖燕鷗及雌光螢保護區發展現況及面臨的挑戰等議題,期望透過與各產官學的專家學者交流論壇,尋求以公私協力的方式永續推動馬祖的生物多樣性。馬祖自81年戰地政務解除以後開始推動民生基礎建設,過去30年可謂是地方建設的大躍進時代,但諸多的鄉村及基礎民生建設難免對環境帶來開發的衝擊;又或早期在戰地轉型自治的過程中對環保及生態的忽略,例如早期軍方甚至把燕鷗保護區無人島礁當作靶來打等等;其次是各島早年隨處可見的雌光螢也因為道路的開闢、社區的擴張以及路燈的密度增加等,讓螢火蟲生存空間面臨極大壓縮。

 這幾年在各界重視下,燕鷗及雌光螢的生態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政府開始劃設保護區,燕鷗生態調查已建立資料庫,部份鄉村為維護雌光螢棲地已經更換低照度的路燈等等,這些努力都是設法在維持馬祖生物多樣性,也是在建立宜居城市的指標。人類的過度干擾及開發被視為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馬祖雖然只是在世界的小小角落,但也能看出物種滅絕的危機正在發生之中,像是海裡的部份魚種以及潮間帶的螺貝類等,因為過度的捕撈已經讓物種走向消失之路。地方政府此次受邀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更重要的是未來要透過宣導教育來讓鄉親對維持生物多樣性有更深一層認識,進而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