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洋文化不能少的音樂元素

  • 2024-07-13

 今夏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舉辦的「馬祖島嶼嘉年華」活動,在四鄉五島安排多場演出,大部份的場次都結合各鄉的海洋文化活動,目前為止頗受好評。音樂是國際共通的語言,更是可以與沙灘海洋完美結合的重要元素,從今年各鄉的觀光行銷活動中不難發現,音樂扮演了帶動氣氛的重要角色。馬祖是海島地形,每年的夏日海洋文化若能擴大結合音樂演出,將令任何活動增色,音樂的功能和魅力絕對值得重視。

 隨著暑假到來,台灣本島很多縣市都在推各項觀光促銷的主題活動,例如今年已邁入第6個年頭的雲林三條崙海洋音樂季、斗六夏日微醺音樂祭、新北貢寮海洋音樂祭等等,而全台海洋與音樂結合發揮最大效益的是高雄市,在真愛碼頭與愛河沿岸設施之間的11-15碼頭的廣大面積上,有著台灣唯一、亞洲最棒的娛樂港灣空間,集結了全亞洲的音樂脈動與海洋文化,全市一年要辦百餘場的音樂會活動,高雄已從港都變成樂都。

 不要輕忽音樂的力量,音樂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通常有音樂的地方就有歡樂,而馬祖各鄉及縣府、馬管處等每年都會舉辦觀光促銷活動,也把音樂的元素納入,像是過去幾年的跳島音樂會、今年馬管處的島嶼嘉年華等,都是希望在任何有觀光客的角落都有機會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歡樂和放鬆。受限於整體經費及預算,地方所辦的類似音樂活動多半無法請到市場上所謂的「大咖」,這種配合海洋文化活動的音樂會不見得一定要知名歌手,重點是與活動性質搭配,才能營造歡樂氣氛,進而為活動加分加料。

 國內表演團體眾多,甚至是許多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也能找到合適的表演,但在篩選或評選時仍要有基本的門檻,讓表演有起碼的水準。音樂結合海洋文化在台灣已是十分普遍的觀光行銷策略之一,馬祖也應善用音樂的魅力為觀光活動帶來更多看頭,若能視活動型態做風味的結合就更加理想。民間有想法,公部門有資源,地區各鄉的觀光活動應充份的與縣府及馬管處協調配合,我們的目的是讓所有參與的遊客都能感受到政府的用心,在活動過程熱鬧之餘也能有所感動。

 馬祖的觀光發展大方向大致定調,但諸多細節的變化仍要因地、因時制宜,音樂會絕對有必要,但究竟類似活動有沒有發揮預期功能是要認真面對與檢討的,包括表演時間地點的安排規劃、表演團體的水平等,應從一年一年的經驗找到更好的模式,期盼每一場表演都能獲得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