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總有一些景點,被人們譽為此生必去,即便去不了也被人們嚮往,也有些景點或行程被賦予更高意義的寄託,像是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北極極光、埃及金字塔等,聖地化的景點讓人們趨之若鶩,抱著不敢褻瀆的心情,小心翼翼滿心期待的前往,讓自己的身心都獲得滿足,這些並非無中生有,是需要長期打造行銷。
一位熟悉台灣的日本作家,在自己的專欄中提到,近期富士山成為人氣最高的必去之地,甚至周邊小鎮還因為可以同時拍到懷舊商店街與富士山景,而一躍成為熱門打卡景點,大量遊客到來會影響環境,甚至有一些擾民行為,市政府須找出對策,在歡迎遊客來訪以及地方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日本地方政府的做法非常理想,蓋了可以拍照賞景的公有停車場及廁所,將打卡遊客框在此處,也不會干擾居民,也不會因借廁所造成困擾,也成功讓遊客將停留時間拉長,增加對商店的消費。
其實富士山不僅是外國人對日本的重要象徵,對日本人也是一座和生死一樣重要的山,富士山以前又被稱作不二山、不死山、不盡山,意思是在其它地方也很難有像富士山一樣的山。日本人心中總認為一生總要去一次的富士山,被賦予很重要的意義,在東京曾經有一棟被蓋好的高樓住宅,因遮住富士山被居民抗議,結果真的被拆除,有此可見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量。
在台灣許多景點也被外國人視為來台必去的景點,像日、韓旅人很喜歡去的九份、十分,可以沿著坡道照相的九份老街,以及放天燈的十分,都是外國人喜愛打卡的景點,但仔細思考並沒有很理想的交通方式,或是兩天一夜成熟的遊程規劃,最後就是共乘計程車前往,吃頓午餐就返回台北,一人花費五百到一千就結束,這也是台灣觀光最需要檢討之處。
一個景點要成為被朝聖般的景點,除了賦予意義之外,更需要相對應的規劃以及完整食宿的建置,馬祖其實可以前往的景點很多,但多數景點都沒有可以讓人停留時間拉長的吸引力,離島需要更多細緻的遊程體驗規劃,像是東莒曾有離離島療育島意象之名,惟並沒有相關的建置與發展,無法有效留住療育聖地之名。
馬祖要成為觀光客心目中不同理由的必去聖地,除了聯外交通需要更加順暢與多元之外,飯店住宿與食材餐飲也可再增進,馬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以及渾然天成的獨立空間,但遊客需要自外紛擾的療育聖地,也必須有身心舒適的住宿品質,許多一島一渡假的案例可以提供參考,離島觀光切莫追逐主流觀光,而是要找到專屬自己的路。
社論/此生必去的景點
-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