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梅石藝文中心開幕,首場的紙風車表演為展演廳引來有識之士的期許與建言,大梅石計畫投入數億的經費,並且是未來馬祖主要展演場地,身為馬祖的任何一份子,都希望其能成為另一個高雄衛武營、台北表藝中心或者是台中歌劇院般,引進各式藝文活動之外,也要培養在地藝文團體,提高民眾的藝術欣賞和參與的機會。
根據學者的調查,全台所謂無投資效益或欠缺經費維管的館超過八百處,因此並不是花錢蓋了大建築,賦予名稱,目標就自然能達成,像是各縣市都有的原住民文化中心或是客家中心就是標準的例子,而這個議題近年來已經引起社會高度關切,如何活化也成為各縣市政府積極面對的課題與挑戰。對於梅石藝文中心未來的營運,縣長王忠銘也多次在主管會報中要求相關單位提出未來的營運計畫,並責成秘書長張龍德擔任營運計畫小組的召集人!
師大美術系教授姚瑞中就曾舉竹東動漫園區為例,縣府花費數千萬改造台鐵倉庫,稱之為閒置活化空間,卻沒想過主題跟在地客群的差異性,少子化的台灣在偏遠小鎮要吸引年輕人前往談何容易。竹東動漫園區是中央補助案,地方為爭取補助,難免美化設施的願景與功能,但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卻呈現與現實面落差的情況。梅石藝文中心首場推出紙風車劇團演出,即受到馬祖在地鄉親高度肯定,縣府文化處已證實具有掌握藝文脈動及趨勢的能力,縣民對其營運能力應深具信心。
馬祖確實需要專業的標準展演場地,一個縣市沒有合格的表演場地,如何吸引專業人士前來表演,因此對這樣的規劃我們都抱以支持與期待,鄉親希望的是雅俗共賞的演出,在地人才的培育與外地各種專業演出的邀約同樣重要,讓梅石藝文中心營運能逐步常態化,將來甚至可以每個月都能提供不同類型彙整的演出節目表,供在地鄉親欣賞,也可結合觀光發展推出具在地特色的演出。
另外,大梅石計畫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畫,透過這樣的計畫活化已經邁入蕭條的梅石區,當年曾經作為軍民消遣娛樂的所在地,梅石聚落從純樸的漁村演變成多功能軍事營區、休假中心、電影院、特約茶室、商店街,是馬祖戰地前線中的療癒之鄉,其中的歷史軌跡確實值得記錄。梅石藝文中心只是一個開始,後續亟待各項計畫的推行與社區活化,讓人潮來去熱絡,找回梅石過往的繁華與風華。梅石藝文中心風光開幕,這是縣府多年努力的成果,但各界更期待的是要延續乃至於發揚這項成果。
社論/藝文中心有肯定也有期許
-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