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文化「潮」 旅遊產業熱

  • 2024-06-24

【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在三坊七巷賞閩劇之美,到上下杭遊非遺市集,去倉山浦下河看龍舟競渡……文化自信的風也刮進了福州旅遊市場,人們開始探索國風文化、特色非遺。在傳統的遊山玩水之外,「潮」起來的閩都文化正成為福州旅遊業新的增長點。旅遊業從業者在旅遊線路規劃、旅遊項目建設、旅遊新產品設計等方面,向厚重的閩都文化尋求支持。

漫步三坊七巷,亭亭如蓋的青翠榕樹,白牆黛瓦的明清古建讓人眼前一亮,每間古厝都帶給人驚喜。

循著悠揚的古琴聲,沿著安民巷往前走,中式山水庭院民宿-安民半舍映入眼簾。推開朱漆木門,便可看到不少身著漢服、旗袍的遊客正拿著福州三寶之一的油紙傘擺造型拍照。

沉浸式的場景打造,國潮風格的佈局,引來很多年輕遊客打卡、入住。「大部分都是外地遊客,特地來體驗傳統文化。」民宿老闆張宇介紹,許多客人是帶著自己對福建、福州文化的理解來到這裡的。因此我們設置了香道、茶道、琴道、花道等特色項目,讓大家樂在其中。

福州傳統非遺項目也被搬到景區,美景與藝術相映生輝,為遊客打造了一場沉浸式「非遺盛宴」。

坊巷幽幽,絲竹聲動,《非遺循跡·古韻今風》沉浸式小劇場在三坊七巷水榭戲臺開演,閩劇等傳統表演,為遊客呈現了一場文化大餐。經典閩劇《荔枝換絳桃》婉約的唱腔,讓遊客聽得如癡如醉。在遊客方女士眼裡,悠悠的閩劇韻律回蕩在水榭戲臺之間,劇中人物都好似從古代穿越而來。「古厝裡聽閩劇,別有一番風味」。近年來,「閩劇進景區,文化惠民生」演出已成常態,吸引了許多海內外戲迷。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也在全力打造「非遺一條街」,催熱「新中式」文化遊。

走進福建供銷福茶社,一樓展示區擺滿了濃郁國潮風格的福建茶葉、茶器、茶食。上到二樓,供銷雜貨鋪裡小人書、縫紉機、搪瓷杯、老式電話等老物件琳琅滿目,讓人仿若坐上時光機,回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工作人員介紹,福建供銷福茶社以懷舊、國潮、多元的新式大眾茶館面貌呈現,既體現「老供銷時代」的記憶情懷,更凸顯年輕一代對國潮風格的喜愛。

路邊糖畫、捏面人、手工燈等傳統手工藝引人駐足;特地趕來打卡耳聾伯元宵、同利肉燕等閩都小吃的遊客得以一飽口福;在市非遺展示館,精美的軟木畫讓來自浙江的王先生驚歎不已,體感互動區裡不少遊客排隊體驗詠春拳、儒家拳、自然門等拳法……結合現代審美和技術,「新中式」旅遊展現閩都人文風情魅力,深受遊客喜愛。

目前,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已累計入駐非遺業態17家,涉及漆器、木雕、佾舞等非遺類目,整合聯動上杭路、下杭路非遺業態,形成聚集效應,為遊客提供非遺一站式遊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