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過後馬祖正式迎來夏日天氣型態,老輩居民都說端午過後才能下水游泳,此時也正是馬祖觀光旺季的開始,各鄉都規劃不同類型的海洋文化之旅活動。因此不管是在地鄉親還是外來遊客,前往海邊等水域從事戶外遊憩機會大增,但是也伴隨著危險,很多意外就在「不小心」、「忽視警告禁制標語」及「缺乏正確之戲水觀念」等情況下發生。馬祖相較於台灣其它縣市,夏日溺水意外事件較少見,但不能掉以輕心,有關單位除應加強宣導之外,各澳口廣設警告標語也是必要的。
時序進入夏天,為有效防範不幸事故發生,並強化消防人員水域救生作為,內政部每年4月至9月水上活動盛行之際,都會函發加強防溺措施指導計畫,要求各級消防機關研析轄內歷年溺水事件原因及加強防溺措施執行情形,據以訂定細部執行計畫以落實執行各項防溺措施。馬祖四面環海,夏天的各項水域活動又多,近年來的獨木舟、立槳(SUP)等活動在各鄉島越來越受歡迎,而公部門也將之納入海洋文化活動加以推廣,民眾遊客親水的機會增加,相對發生危險的機率也會提升。
去(112)年8月基隆外木山大武崙沙灘一天之內發生4起溺水事件,造成3人死亡,發生溺水的主因是民眾輕忽了「離岸流」的危險性。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研究指出,離岸流為海域溺水的主因,其中在臺灣本島海岸共計有46處海灘為離岸流發生熱區。馬祖各島海岸也都有部份區域暗藏離岸流的危險,像是北竿坂里及后澳南面沙灘在退潮時就會出現離岸流;相關單位應在重點澳口以及遊客容易到達之處廣設警告標語,並結合平時消防、岸巡單位定點巡查以防範溺水事件發生。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資訊網統計,106年至112年8月全國共計有32起學生在海域溺水死亡案例,其中溺水原因以戲水居多,因此,海洋安全教育仍是防溺重點工作。其次是各鄉島在夏天都會推出各類型海洋文化活動,如海上看東引、海上看莒光、北竿夜航追淚、出海賞鷗、獨木舟等等,而這些活動在運作時務必落實救生衣穿著的要求,對業者及遊客而言都是多一層保障。
馬祖是海島,不論居民生活作息還是觀光產業,都與海脫離不了干係,親水是生活的一部分,完整的水安知識、水域運動資源及親水體驗更顯得的重要。強化水域安全知識及應變能力,才能在從事水域活動時更盡情享受親水活動的美好體驗。除了消防單位外,觀光署也要求全國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強化水域活動安全宣導,旨在保障遊客安全。
社論/夏日水域活動安全宣導不可少
-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