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垃圾減量愛地球 支持垃圾分類檢查及宣導工作

  • 2024-06-11



 為落實垃圾分類,連江縣環資局將不定期對各島之垃圾車清運路線,進行隨機垃圾「破袋」稽查,優先檢查黑色或不透明垃圾袋,如果袋內有三件以上可回收物質,或目測超過三分之一袋的廚餘量,經勸導後仍不配合改善者,將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規定,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至6000元以下罰鍰,呼籲鄉親積極配合,一起努力為環保工作盡一分力量。

 環資局進行隨機垃圾「破袋」稽查,因為過去在執行破袋時發現仍有民眾未落實分類,將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及廚餘混雜丟棄,如:便當盒、飲料杯、杯蓋等一次性餐具及無髒污紙類、塑膠袋等被當做一般垃圾排出,未落實分類導致後續處理困難。因此,隨車垃圾破袋檢查主要以宣導為主稽查為輔之手段,希望透過此方式加強宣導,以期將資源回收物確實分類,交由資源回收車收運,進而讓民眾主動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再利用,達到有效提升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的目標。

 人類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雖然帶給我們很多的便利,但也製造了不少的垃圾。例如,我們生活中常使用的寶特瓶、吸管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人類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丟棄,會造成環境污染。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乃是為過多的垃圾尋找另一條出路,而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垃圾分類。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國內垃圾中約有40%~50%是可回收再生的資源垃圾,若能夠將它加以分類,並確實回收再利用,就能直接減少大量垃圾,更為全民節省一筆龐大的垃圾處理費用。

 隨著馬祖遊客量不斷增加以及民眾生活型態的轉變,地區的垃圾量是與日俱增,而垃圾運台受限於海運及接收端的作業,向來是一項成本極高的環保政策,因此推動減量應被視為離島環保政策重中之重。減少垃圾量,就必須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資源回收、減少垃圾製造的機會。

 然而,資源回收要做得澈底,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垃圾分類。唯有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及落實,並能進一步的真正融入生活中,始能將正確的垃圾減量觀念深植在心中。

 破袋檢查是由環資局稽查員檢查民眾所排出垃圾,是否有將廚餘及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回收物夾雜於其中。國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中,往往含有極高比例的「廚餘」,包括剩飯菜、菜葉、果皮、食物殘渣等物質,約佔一般家庭垃圾量的二至三成。廚餘由於含水份高,且鹽份也高,故不適合焚化處理。馬祖四鄉五島垃圾全部船運至基隆天外天焚化廠代為焚化處理,如果能夠做好垃圾分類,就可減少垃圾量,使得垃圾運輸成本、焚化處理成本、設備維修費用均可大量降低。

 垃圾分類,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環保政策,所以當清潔隊員堅持垃圾分類的標準,強力勸導和執行時,民眾不但不該生氣,反而應該為他們的盡忠職守鼓掌。唯有透過公部門的政策落實執行及民眾的配合,才能達到垃圾減量的效果,進而為環保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