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高雄,在愛河畔看到一整排燈塔,這些復刻版的燈塔,維妙維肖地將較特殊的燈塔匯聚在此處,連結成美麗的風景線。我和內人逐一的探看這些建築;勾勒出不少美麗的回憶。
東莒燈塔
展區前段放置幾座外島的燈塔,第一座即是馬祖東莒燈塔。旁邊依序為東引燈塔(又稱東湧燈塔)、金門北椗島燈塔、烏坵嶼燈塔、金門東椗島燈塔……等。由於當年曾戍守過馬祖,看到東莒燈塔感到格外親切;那時,在外島雖然不能拍照留影,但弟兄們在退伍前夕總喜歡到燈塔遊逛一下,在腦海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東莒島燈塔,又名「東犬燈塔」,位在東莒島的東北方,是在台閩地區,首座以花崗石建造之燈塔,塔身高近二十公尺,外觀為雪白色,在藍天、大海的襯托下十分亮眼,光程距離可遠達一六.七浬,現為國定古蹟,是旅遊馬祖莒光島必訪熱點。
當年曾一起在莒光島服役的弟兄最近去馬祖旅遊,特別去探訪東莒燈塔,他告訴我:「雖時隔三十餘年,如今看到這座燈塔,內心依然相當親切,如看到老朋友般的喜悅……」的確,那段戍守外島的歲月,牽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懷,猶如一罈陳年老酒,令人回味無窮。
高雄燈塔
中段展區最醒目的是高雄燈塔(又稱:旗後燈塔」),位於旗津區旗後山頂的燈塔,設立於1883年,塔身為白色八角形磚造建築,頂部為圓筒形,整體造型相當亮眼,現為國定三級古蹟。
當年高雄港區是南部地區重要門戶,來往船隻頻繁,設立燈塔有助於維護航行安全,值得一提的是,高雄燈塔與附近的炮台相互呼應,形成了強固的安全地標。
有一回,偕內人造訪高雄燈塔,園區除了亮眼的燈塔外,這裡設有展覽室,展出有關燈塔的各種文物與器物;另外,亦以圖文並茂方式介紹全球較特殊的燈塔,如使用最久的燈塔、光程最遠的燈塔、體積最小的燈塔……仔細閱覽,饒富逸趣。
園區設有觀景台,駐足觀景,放眼望去,旗津、高雄港、愛河灣景色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高美燈塔
展區鄰近高雄燈塔旁是高美燈塔;高美,十分優雅的地名。依據彰化縣志指出:高美早期稱為高密,由於此處海灘附近海域深度能吞沒撐船整支竹竿;閩南語竹竿的「竿」,發音與「高」相同,而密則含有淹沒之意,因而稱高密,後來又改為意境較佳的高美。高美溼地由於生態良好、景觀優美,一年四季都吸引絡繹不絕的旅人。
高美有一座漂亮的燈塔,紅白相間的塔身十分醒目,高美燈塔為關稅總局興建,於一九六七年竣工,塔高三四.四公尺,光程距離一六.二浬,以補強桃園白沙岬燈塔與澎湖目斗嶼燈塔之間,廣面積海域沒有醒目地標協助航海船隻所建造;如今,已列為為歷史建築。
原本以功能為取向的燈塔,雖已停用,如今與高美濕地美景相對應,仍彩繪出賞心悅目的景觀。
鵝鑾鼻燈塔
展區末端放置的是鵝鑾鼻燈塔,位於台灣南端岬角的燈塔,景色秀麗,曾被評選為「台灣八景之一」,現為縣定古蹟,是旅遊墾丁地區,最醒目的地標。
鵝鑾燈塔,為圓柱形,塔身白色,高二一.四公尺,光程照射距離達二十浬,被譽為「東亞之光」,燈塔以環狀砲壘建構,並以砲台當作塔基,而且在圍牆上設置有多處槍眼,便於射擊,四週亦挖有壕溝,以確保安全,其為全球唯一具備有武裝的燈塔。
值得一提的是,燈塔周邊,地形多元,尤其珊瑚礁岩遍布,形成特殊景觀,另外海檬果、林投、馬鞍藤……等濱海植物,亦在此展現豐沛生命力。
有一年,造訪鵝鑾鼻燈塔,巧遇一群外國遊客,從他們興高采烈地取景、拍照模樣,可看出其對燈塔的驚豔。
燈塔散布在世界各角落,連結著人類發展史,燈塔隱含指引、照亮的溫煦意涵;觀望燈塔,領略其美麗風情,心中流淌著溫暖與喜樂。
走讀燈塔之美 文/潘憲榮
- 2024-06-11

東莒燈塔。

高美燈塔。
高雄燈塔。

鵝鑾鼻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