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陂遊客打卡新地標 打造福清文旅新名片--福州晚報

  • 2024-06-07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福清市天寶陂周邊成為白鷺棲息的天堂,成群結隊的白鷺展翅翱翔,構成一道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蹲守拍攝。

 自從天寶陂成為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以來,天寶陂成為福清文旅新名片,成為眾多遊客來到福清旅遊打卡的新地標。

 天寶陂位於福清市龍江街道觀音埔村,因始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而得名,是閩中歷史上最早建成的,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澇和蓄淡拒鹹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被列為首批大陸福建省水文化遺產。

 天寶陂的選址體現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它處於趕潮斷面上,扼守著龍江的水勢,上游有足夠的集雨面積及水頭,可攔蓄淡水,抵禦鹹潮上溯。

 天寶陂的修建使得福清大面積農田得以旱澇保收。千百年來,天寶陂為福清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作出重要貢獻。明萬曆年間,時任內閣首輔的福清人葉向高在《重修天寶陂記》中寫道:「自古循吏為民造命,莫不以導水興利為第一義。」它還衍生出豐富多彩、具有福清本土特色的水文化,包括文藝、傳說、宗教、建築、民俗等。

 福清對天寶陂歷史和現狀進行全面梳理,大力徵集水利文物,梳理治水人物事蹟,深入挖掘天寶陂傳統水利技術,利用好宣傳冊、影像等材料,講好天寶陂故事。

 福清市還開發以天寶陂為核心的文創產品,借助天寶陂的遺產品牌力量,助力鄉村旅遊和經濟發展,打造包含灌溉工程體系的福清歷史文化和水利文化旅遊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