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運動賽事應設法帶動觀光效益

  • 2024-05-23

 3月剛結束北竿硬地超級馬拉松賽事,緊接著今年8月東引也要舉辦軍事越野,莒光的定向越野、11月南竿的馬祖國際馬拉松等各項賽事。近年來馬祖四鄉都以不同形式的路跑賽事,營造一鄉一特色運動觀光系列賽事活動,經過多年舉辦經驗後也都能樹立各自的品牌與口碑。政府推動各鄉島的運動賽事其初衷是希望能帶動觀光的周邊效益,因此每年活動結束時的檢討會對參與人數的統計十分重視,尤其是外來報名人數是活動能否創造帶動消費的重要指標。

 馬祖的運動觀光政策從南竿的國際馬拉松率先推出,正好搭上全國瘋馬拉松的趨勢,接著北竿也爭取舉辦硬地馬拉松,這股馬拉松熱潮順勢延燒至東引及莒光等地,雖然各島的賽事內容都有不同類型,但基本上與馬拉松運動脫不了干係。地方政府推動淡季旅遊人數拉抬策略,希望藉由辦活動來帶來人潮,其目的是彌補淡季遊客不足缺口,再者也要利用活動舉辦來行銷宣傳馬祖,因此雖然只是簡單的運動賽事,但各島的籌備工作可不馬虎。

 結合戰地特色以及展現馬祖原始風貌與熱情本質是各島運動賽事籌備重點,而不斷的創新更是突顯各島用心之處,像今年東引結合戰地意象推出新的體驗項目等,都是期望在國內眾多馬拉松賽事中能夠樹立令人印象深刻的口碑。除了馬拉松賽事外,政府每年為推廣觀光舉辦的活動也不在少數,尤其是觀光旺季推出的海洋文化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是否在推動觀光過程中都扮演加分角色是值得深思的。平心而論,能夠成功帶動消費人潮的活動畢竟還是有限,而各島的馬拉松是目前看來最具經濟效益的活動,大部份外地跑者都會結合三天二夜的觀光遊程,自然能帶動周邊產業。

 地區各項資源有限,活動規劃的設計方向更要評估精準,並從每次活動的舉辦經驗中設法找到改善之道。活動的周邊效益除了經濟面考量之外,還可能創造更多無形的成果,例如為了活動而進行的全島環境整頓、永久性的情境佈置等等,都可以結合永續觀光的思維來落實推動,讓有形無形的效益為每一場活動加分。活動要建立口碑才能延續生命,近年來南北竿及東引的運動賽事報名人數不斷創新高,但已似乎接近瓶頸,是否因地接能量不足,還是特色吸引力下降,都需要進一步評估審視,做為日後精進的參考。

 政府辦活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帶動周邊經濟效益,活動參與人數就是評鑑的指標之一,不論是縣還是鄉,一鄉一特色是主要方向,而活動效益也不能只為了創造一日行情,政府投入的經費資源至少應讓民間有對等的回收。接下來進入旅遊旺季,地方政府陸續推出相關活動,有效益的活動才值得永續推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