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報導,受到日圓走貶影響,大批外國旅客湧入日本觀光,導致觀光景點滿地垃圾,旅客攜帶大型行李搭乘公車,也常常導致當地人擠不上車,出現所謂的「過度旅遊」的亂象或是一般所指的「觀光公害」。多年前馬祖也曾面臨類似情況,因為過量的遊客導致台馬及島際交通在地鄉親需求受排擠,後來才有縣民保留票機制出爐。馬祖需要觀光產業來維持生計是不爭事實,但從交通到旅遊服務能量都必須精準評估,才能讓鄉親生計與觀光產業共存共榮。
朝日電視台報導,外籍旅客造訪日本時往往會把自然優美、擁有許多歷史古蹟的京都列入必訪景點。但過多的遊客帶來大量的垃圾以及交通亂象讓京都民眾抓狂,雖然與旅遊相關的店家口袋滿滿,卻苦了當地百姓。「過度旅遊」(Overtourism)是近年來很多國家及觀光區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觀光客大幅增加,導致特定觀光地的居民生活、自然環境不堪負荷,造成負面影響的狀況。在台灣的蘭嶼及綠島等地就發生大量觀光客產生的垃圾當地政府無法處理的現象,而在馬祖比較嚴重的交通能量的排擠,今年因為遊客相對量較往年少,交通的亂象尚未出現,但整體盤點台馬海空島際交通能量仍有其必要,且必須建立機動因應能力。
全球許多大城市,都有遊客過量、造成觀光公害的煩惱,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甚至宣布將禁止興建新飯店,這是總量管制的概念。馬祖也曾有人提議是否要推動民宿及旅館飯店的總量管制,但最終這個議題沒能引起更深入的評估和討論,因為這兩年受出國潮影響來客量有減少現象,但透過總量管制來達到品質升級仍是部份國家或地區採用的手段之一,馬祖也不應將之排除在外。
觀光產業要的是永續,產業發展與在地永續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平衡點,若因「過度旅遊」導致整體旅遊品質下降,甚至可能產生某種心態上的對立現象,則社區可能進入惡性循環,最終讓觀光產業走向末日。要如何讓以觀光產業維生的商家和在地居民都能開心的在這塊土地生活下去,公部門有責任規劃各項配套措施,這是一項資源盤點的大工程,公私部門都必須以更細膩的思維面對。
日本是觀光大國,在諸多著名的景點都面臨所謂的觀光公害,各地政府也分別祭出不同的方式要設法改善,但其成果是見仁見智。馬祖的觀光公害及過度旅遊的現象基本上尚未造成很大的問題,但可以日本為借鏡來未雨綢繆,在產業發展與生存永續之間找到共榮之道。
社論/產業發展與在地永續要取得平衡
-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