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裡的天際-記《回望天際》新書發表會有感/李黎茗

  • 2024-04-30

 十月十四日,赴一場約,我們一行四人從四地出發,並約在忠孝新生捷運站五號出口,一同趕往中正區臨沂街上的文房閱讀空間黃淑貞老師的新書發表會。

 一進文房的院子,古香墨色的日式矮房低調的抓住我的眼球。更吸引我的是入口處一雙雙整齊的鞋子,有布鞋,有馬靴,有黑皮鞋,有淑女鞋,還有一雙粉色的童鞋……。彷彿是一個個忠誠的僕人,在風中靜候聆聽。

 「原來大家早早已入文房。」我喃喃自語起。

 極度低能又無方向感的我,加上是個大路癡,我提前半小時抵達一早約好的地點等待她們三個前來。約二十分鐘後一芯一襲黑色絲裙洋裝出現,再沒多久韋維風塵僕僕趕來,可是當天豔紅遲遲未出現,眼看時間逼近活動,我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我們三人只好前往文房,後來得知,豔紅一早的活動結束在中午飯點時間,因堵車導致有所延誤,她只好直奔現場,然而我們倆夥人就在這耗掉一些時間。所以我和韋維、一芯踩線才入文房.閱讀空間大廳,奔入眼廉的當然是主角《回望天際》和淑貞老師,她一襲典雅青裝在簽名桌及人群中忙得不可開交。走上前,老師和我來了個大大擁抱。當然還有賀詞:「恭禧老師新書出版。」老師熱情地遞上事先為我簽好名的書「黎茗雅存」四字涓秀如人溫柔似水。四字前方一隻立體的小蜜蜂和一朵黃色的向日葵,在她的天際間喜迎,釀蜜。欣喜之餘,發現每本書上小貼圖都是不同的。然而,從這小小的舉動中,每個赴約而來的文友在此刻享受到的愛,看得出老師賦予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溫暖。

 兩點一到,新書發表會正式開始,原本喧嚷現場,突然安靜下來,我們人手一本《回望天際》在書香十足的氛圍下等一場老師的糧食餵養。開場由主持人也是老師的先生許鴻鳴師丈拉開序幕,感謝詞當先暖場接下的每一場精彩。

 當然,掌聲如雷的一次次地暴動。

 台上作家夫妻倆剖開心房帶領我們進入天際間,他們不同時期的內心戲,有蘇州,有花蓮,有太平洋詩歌節,有易經分享,有甜,也有鹹,有笑,也有淚,你在我肩上看世界,我在妳身上瞭解內心,努力地拼湊成他倆的圓,同時也迸蹦出台下多樣細微的情緒變化,老師讀到其中一段。她在二十七章,「翻閱資料有感心」287頁第三段寫下:

 「二是在保存孩子小時候照片和塗鴉的冊子裡,讀到了五歲的姐姐代替三歲弟弟寫的一張向媽媽說對不起,說他們不乖的紙條。我好懺悔。這年齡的孩子,每個都是天使。」

 短短這幾句,戳中台下好幾湖汪洋。師丈更是泣不成聲。坐在我後排的韋維也是如此。

 這小節直接捅入我心深處。我淚,我也該懺悔,身為母親的我,這麼多年來如刺隱身。我要向十幾年前天使般的妳倆,六歲的姐姐看顧八個月大的妹妹,從床上跌下的一幕,姐姐嚇哭,從蝸居的套房跑到門外晾衣服的我頻頻道歉。更該說對不起的是我。

 時空如梭就這麼飄移著,我也借意念紛飛中的某個浮光把那道傷口拿出來晒一晒,在文房.天際間的一趟旅行總要給自己留下點什麼,這也是我愛做筆記的習慣之一。長大可以慢慢來,但老是瞬間的,後者沒得練習,比如這趟的旅行,師丈說:「歷程就是生命本身,往內回顧有多深,未來展望就有多廣、多遠……。」

 老師的花蓮居,我那遙遠的母鄉。

 「我們都是異鄉的遊子。在找尋回家的路」

 師丈在我的貼文下再次這麼說著。我好喜歡這樣的交流。

 在文房廳一堂課,當你抬頭回看天際,原來我們都在天光悠悠中尋找一個出口,尋找自己頭頂上的那一道光,從心間劃過。但願我們都能如此,在回望天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