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罟是漁民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採曳網方式捕魚,而且必須多人參與,同心協力,展現團隊合作精神,才能達成任務,整體活動頗耐人尋味;因此有很多景點,以其為主題,設立相關裝置藝術,讓人印象深刻。
東石碼頭牽罟
春暖花開時節,造訪嘉義東石漁港,近年來港區漁人碼頭積極發展觀光休閒,融入風、陽光、魚、船……等諸多海洋原素,展現新風貌,磁吸川流不息的旅人。
走進港區,放眼望去,有戲水區、玩沙區、賞景步道和各種裝置藝術,寬闊的視野,多元的休憩設施,令人心曠神怡。
在裝置藝術中,最醒目的是岸邊堤防的牽罟;七位漁民同心協力拉繩索,精巧塑像栩栩如生,宛如牽罟實景;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主要是掌握魚群接近岸邊的時機,以小船將漁網拋撒至海中,另將漁網的兩端綁定在岸邊,等待魚群進入網區時,大家齊心協力將魚網回拉上岸;凡是參與者都能分到漁獲,人人有份,皆大歡喜,精彩生動的塑像,十分吸睛。
我和內人一時興起,下場拉拉繩索,加入牽罟行列,並拍照留影,饒富逸趣。
旗津海岸牽罟
造訪高雄「旗津海岸公園」,藍天、大海和裝置藝術,鋪展出優美的景色。
循著濱海步道前行,沿途生態良好,濱海植物展現豐沛生命力;浪花、沙灘和棕櫚樹交織出賞心悅目的海岸風光,美不勝收。
行抵彩虹教堂,一棟是由彩色方形柱建造,另一棟是三角形,以草綠與粉紅色屋頂建構;在藍天、大海的襯托下,散發幸福甜蜜的氛圍,吸引不少新人來拍婚紗照,常見儷影雙雙,留下不少甜蜜而幸福的畫面。
引人矚目的是,教堂前方有一座牽罟銅雕,賣力拉網的畫面,維妙維肖展現牽罟的要領;教堂與牽罟裝置藝術兩相輝映,依稀期勉新人,人生旅途除了愛和浪漫外,也需要「牽罟」般的同心協力,才能創造亮麗願景。
老梅漁村罟寮
春天,新北市石門區的濱海小漁村-老梅,由於綠油油的石槽,蔚為奇觀,吸引不少遊客來訪。
除了石槽美景之外,近年來,老梅社區亦結合漁村特色導入文創藝術,設置各種裝置藝術,令人驚豔。
社區入口處有一棟古樸建築,外牆有一幅老梅石槽的剪粘大壁畫,此即老梅罟寮,內部除擺放牽罟的漁具外,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牽罟的流程;仔細觀看,可領略先人的智慧和討海人不畏苦、不怕難的挑戰精神。
在場的鄉親告訴我:「早期老梅漁村,經常會有這種捕漁活動,鄉親聽到海螺聲吹起,就會以最快速度前往牽罟地點會合,大家都非常有默契,也培養出村民深厚的情感……」他侃侃而談,介紹有關牽罟的種種,臉上流露一股難以言喻的懷念與自豪。
罟寮放置當年牽罟的漁具,也珍藏漁村美好的記憶,值得回味。
牽罟隨著捕魚型態的改變已消失,然而牽罟所鋪陳的履痕,令人懷念;尤其在藝術的加持下,「牽罟」除展現獨特的「力與美」之外,更刻畫漁民同甘共苦為生活打拚的智慧與精神。
牽罟收藏美麗記憶/潘憲榮
-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