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之城/徐夢陽

  • 2024-04-24

 當一處處靜謐且純樸的社區,無故遭到一輛輛砂石車、挖土機等侵襲,原本熟悉的地方,幾個月後已經面目全非。總聽說這是為了當地建設好,為了更宜居,所以必須得做都市更新,把一部分人遷走,然後拆除他們的房子,把過往所有的印象通通消除,一點不剩,因為那是一座城市中最不需要的,最落後的,該消失的。

 接著,一座座嶄新面貌的公園問世,美其名是一社區一特色,把原本的社區營造,改為都市公園,增設收費停車位,增加許多公共設施,讓附近居民與遊客可以每日造訪,讓它不要成為閒置空間。這確實是立意良善的地方,同時可以容納許多人,也讓周圍的攤商獲利,每個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排隊,幾乎原本平日要到下午才會完售的東西,過了中午就幾乎可以收工。而從靜謐的社區,成為人潮擁擠的地方,因為有兒童遊戲區,有遛狗區,也有可以散步、乘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可以帶小朋友來消磨時間,免得在家中只是打手機、看電視,能外出最好。

 但誰也料想不到,公園是一個庶民生活重要的集散地,卻也偶爾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一個公共空間,自然是要免費提供給民眾使用。不過,許多人卻認為這是應該的,所以,一張椅子,一個遮風避雨的空間,就足以在公園生存。我們當然知道,這些睡公園的街友有許多是不得已的,但公園畢竟空間有限,也不能淪為私用。幾度與朋友停車要返家,就見到有一家人都住在公園的奇妙景觀,他們似乎把所有家當通通帶到公園,然後每天就在公園內生活,偶爾還會有來訪的親朋好友,直接在公園就寒暄起來,很難想像,以公園為家,然後在此就定居起來。

 而擇善固執的朋友見狀,本來想要報警,但後來被我勸說下打消念頭。雖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至少也不要趕盡殺絕,能見到當中的進步與改變,才最重要。聽父親說,這些在公園生活的街友,有很多都已經定居很久了,而由於景氣不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樣的行列。原本在附近的地下道才能見到街友出沒,現在就連這座新公園也加入行列,朋友認為這確實是打擾到其他人,但講了許多次,還是無法遏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只能盡量降低頻率,來搭配更深入的做法。

 曾到歐洲旅遊,搭乘遊覽車在路上,印象中導遊在介紹國外的福利制度時,提到他們人性化的職場形塑,例如要遵守相關法規,以及該有的福利取得。他說在國外有不少外國人失業或沒工作時,都領一大筆失業津貼,還有國外的房東,也不能無故就趕走房客,得在法律的規定內仍然提供住宿服務。而我國的福利越來越邁進,但對於一些人來說,卻是可有可無,真正需要的人被幫到,才是最重要的。

 一座寄生之城,一群寄生的人,他們用各種方式在這座城市生存下來,無論好壞,一切都沒有退路,一切都只能這樣做,直到環境好轉,直到有更好的地方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