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母語教學成敗關鍵 繫於家庭、社區與學校三方合作

  • 2024-04-23

 馬祖的母語是閩東話(或稱福州話),隨著時代的嬗遞,民眾在生活中使用母語的比率,隨年齡層降低明顯遞減,亦即愈年輕愈不會說母語,存在斷層危機。閩東語的保存與振興刻不容緩,母語教學必須兼顧工具性,教材與教法更有必要貼近生活,這樣不僅學得快,也實際用得到。政府應提出誘因,鼓勵家長多用母語和子女溝通。

 馬祖閩東語在111學年度納入中小學本土語言,近年來,馬祖推動母語教學,從招聘教師、編撰讀本,到舉辦演講、歌謠比賽及母語日等活動,可說相當的熱絡。但如果只是在教室中教學,或是某些舞臺表演,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為溝通的利器,則難以發揮承載文化的價值。在馬祖這塊土地上,年輕一輩聽得懂閩東語的人口已經不多,能說的人口比例更是鳳毛麟角,母語推動工作必須要更加倍努力。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誘因,簡單的說,就是學了有用。例如學會英語,在升學、就業上有優勢,家長自然鼓勵子女學習。但本土語對於升學、就業,如果沒有幫助,當然不受重視,也就需要政府運用政策提出誘因。原住民取得族語能力認證,不僅升學時可加分,就業時也有優待,取得越高級的認證,獲得的優待和獎勵越多。近幾年參加族語認證的考生,也明顯呈現年輕化趨勢,可見加分和就業優待可吸引年輕人。

 此外,母語教學必須兼顧工具性,教材與教法更有必要貼近生活,這樣不僅學得快,也實際用得到。傳承母語,最好的方式是從小學起,在語言學習關鍵期間,透過自然習得的語言底層能力是一輩子不會消失的。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家使用母語和新生兒互動,當小孩五歲時,就具備說母語的能力,即便小孩長大後年久不說母語,使用母語的底層本能仍然存在。由此可知,母語在家學是符合語言生理發展最有效又最實惠的作法。 

 但事實是,能在家使用母語和子女流暢溝通的人數正逐年下降,尤其年輕家長能夠使用母語和子女溝通的比例更低,使得「母語在家學」的期待是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現在要怎麼讓學校體制內的母語課發揮實效,也益發受到重視。但是,在學校教的任何語言,也只是讓學童能夠初步接觸並了解其基本概念,也要在家庭、生活中製造環境使用,學母語才會有更好的成果。

 馬祖的社會網絡很緊密,可以試著鼓勵社區參與母語學習,多多運用社區人才,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也可以實際運用到各方面。現在可以流利說福州話的馬祖人,都是從生活中學習的,不是從書本,不是在課堂,也因為從生活環境中學習,反而更能掌握鄉土語言的精髓,也更加鮮活生動。家庭和社區的母語資源更是母語課程真實語料最佳取材的地方。母語需要進入學校成為正式課程和教學媒介語,也需要從學校帶回家庭和社區成為日常生活的溝通語言。如何促進家庭、社區與學校的緊密結合,是母語教學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