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近日,「泥呈萬象」定西泥塑藝術展在福州市美術館開展。泥塑或素或彩,既可用來陳設觀賞,也可讓人玩耍,不少遊客前來觀展體驗。「在古厝裡,可以看展,還有閱覽室,孩子們喜歡來這裡看書。」家住附近的李天安說,全家人都很喜歡這種獨特的文化體驗。
福州市美術館位於台江區中平路172號的黃培松故居。故居建於清末,坐北朝南,三進院落,是福州唯一現存的武狀元府。故居修繕後,福州市美術館於2020年9月開館,年均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
館內,斗拱、懸鐘、雀替等木構件工藝考究,天井、通道、綠化小景點綴其中,雖歷經歲月風霜,仍難掩其美。福州市美術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不僅舉辦各類展覽,還開闢了藝術展廳、影音室、圖書室、創作室等公共空間。民眾在這裡可以享受藝術展覽、講座、藝術書刊閱覽、數位藝術體驗等文化服務。
福州市美術館將這座古厝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文博藝術公共文化空間,是福州在保護文物基礎上活化利用的一個縮影。步入金魚里7號,看「福如東海—福文化主題展」,瞭解異彩紛呈的「福」文化;去林森公館,賞非遺閩劇……如今,活化利用的福州文物建築內,各色活動不斷上新,群眾共用文物保護利用成果。
福州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豐富。「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這樣寫道。
歲月流逝,情懷如一。多年來,福州牢記囑託,篤行不怠,守護著這座古城的根與魂。作為閩都文化的重要載體,福州古厝不僅得到有效保護,還被合理活化利用,既盤活了文化遺產,又留住了鄉愁記憶,成為群眾瞭解閩都文化的重要視窗。
福州古厝活化再利用 打造藝文空間--福州日報
-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