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當陽寺遺址「遊慘村山」石刻 記錄「千年前新聞」--福州晚報

  • 2024-04-12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長樂江田鎮三溪村千年古剎當陽寺遺址附近,多塊石刻記載長樂千年前颱風導致海水倒灌事件。

 其中最大的一塊,是位於當陽寺下釣鼇石刻旁的「遊慘村山」石刻。石刻寬約1.8米、高約2.5米,全文篆體,筆法工整大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遊慘村山」標題下刻有兩首詩,作者分別為北宋神宗時期福州知州張徽、福建轉運判官蔣之奇。

 高展澍仔細辨認,蔣之奇的詩很寫實。全詩如下:「二寺一峰頂,巉岩石作門。颶風掀漲海,漂鹵灌低原。斑駁窺蟲篆,鉤輈聽鳥音。人家溪兩岸,遙望似桃源。」其中「颶風掀漲海,漂鹵灌低原」,直觀地描繪了海水倒灌的景象。

 張徽全詩如下:「未窮雙佛剎,先到一漁家。山雨已殘葉,溪風猶落花。汲泉沙脈動,敲火石痕斜。應是佳公子,竹間曾煮茶。」詩中的山雨殘葉、溪風落花生動地刻畫了秋天蕭瑟的景象,但即便如此,也並未影響其汲泉敲火、竹間煮茶的雅興。其詩句極富畫面感,讀來有與其同遊之感。詩句中的雙佛剎,一指當陽寺、一指瑞峰院,皆在柏山之巔。

 高展澍認為,這是至今感恩村在長樂民間仍稱「慘村」的原因。長樂地處東海之濱,至今仍經常受到颱風海嘯等惡劣氣候的影響,《長樂縣誌》中就有多次關於海嘯的記載。一旦颱風來襲,每每「浮屍漂鹵、哭號連天」,「慘村」因而得名,後人覺得這個名字不吉利,改稱「感恩」。從詩名可知當陽寺所在的柏山在宋時稱慘村山,說明當時這裡或屬於感恩地界。

 值得一提的是,古時三溪遭遇海嘯不是一次兩次。就在張蔣二人此次來遊的24年前的慶曆七年(1047),福建路提刑蘇舜元就曾來到三溪視察颱風災情,並留下巨幅篆字題刻。後來張徽、蔣之奇的「遊慘村山」詩刻就緊挨著它,詩中所述「斑駁窺蟲篆」指的就是蘇舜元的這幅篆字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