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異常10大排名 胃潰瘍、脂肪肝入列--Heho健康網

  • 2024-03-21

 2024/03/20(Heho健康網報導)2023年聯安診所健檢10大異常項目(以異常率計算),與環境或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也與國人的10大死因具有緊密的關聯性。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10大死因除COVID-19及肺炎外,如惡性腫瘤、心臟疾病或糖尿病等,多屬非傳染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不僅長期危害健康,還可能導致長期照護需求。慢性病的影響因子包括遺傳、環境與生活習慣,基因雖無法改變,但很多的醫學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後天因素諸如改善環境及維持好的生活型態,是可以有效預防及改善慢性疾病的。

 2023年10大健檢異常率排名:(1) 無痛大腸鏡-痔瘡;(2)無痛胃鏡-發炎、潰瘍′(3)自律神經儀-自律神經失調;(4)血液/維生素D-偏低;(5)無痛大腸鏡-大腸息肉;(6)甲狀腺超音波-結節、囊腫;(7)腹部超音波-脂肪肝;(8)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密度-骨質減少;(9)血液/膽固醇-偏高;(10)理學檢查/ 體重-過重。

 健康檢查分為檢查和報告解讀2階段,有些人做完檢查後,認為數據略高且感覺無不適,就忽略了檢查結果與後續追蹤,這是錯誤觀念。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提醒,即便數據輕微異常,也可能在未來演變成嚴重疾病,3點提醒讓健檢發揮最大價值:

 第1點:看到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

 紅字表示數據異常,對健康有潛在危害,需要專業醫師建議,應積極改變生活作息或介入治療。

 異常數據為邊緣值的灰色地帶,未必是罹患疾病,可透過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降低患病風險。

 第2點:檢查報告正常也不要鬆懈

 即使是最好的篩檢工具,亦可能有其極限,無法在疾病初期篩檢出來。

 疾病發展速度不一,個案也可能在篩檢週期之間發病,定期健檢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長遠之策。

 第3點:「亞臨床期」及「亞健康族群」的迷思

 亞臨床期:有些健檢結果處於邊緣或灰色地帶,雖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可能存在潛在疾病風險,如亞臨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前期、胰島素阻抗增高或糖尿病前期等,需要醫師及專家給予預防性介入的建議,並密切定期追蹤,進一步避免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亞健康族群:有時即使報告正常,身心仍可能存在潛在問題,這些傳統健康檢查工具所檢查不出來的不舒服症狀或感受,如慢性食物過敏、腸漏症、微量營養素缺乏、抗壓荷爾蒙異常等,常需透過功能醫學檢測找到根源,並導入適當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