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一行/鄧榮坤

  • 2024-03-13

 雖然經過那麼多年,至今,我一直在想,三十年前報社招考「新聞記者」時的應考資格欄上,如果清楚限制「限大專新聞系或大眾傳播系畢業」,而不是「大專畢,不限科系」,那麼,我的一生可能會有那些變化呢?

 年少時,喜歡閱讀,對文字的透發出生活悲歡之魅力,產生了興趣,於是,攤開井然有序的稿紙,試著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泥淖中,書寫屬於個人的呢喃,掃描心頭薄薄的愁緒,沒想到還在當時的報紙副刊與雜誌上登了幾篇,也因為這份淵源而讓我以為自己對文字耕耘有天分,於是,一頭栽進了與文字工作息息相關新聞記者這一行。

 年輕時,曾經在影劇新聞中忙碌過一陣子。那時候的唱片業蓬勃發展,坊間數得出名號的公司十來家,而電影與電視節目也精采,唱片公司為了替歌星的新專輯宣傳,電影公司為新影片上演或電視節目為上檔造勢,都會召開記者會,希望透過新聞記者的生花妙筆,讓更多人知道這些訊息。

 那些日子,幾乎每天都有記者會,時間大都選在中午過後,在豪華的五星級飯店或咖啡廳,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與歌星或影星或節目主持人、演員們暢談得意的情事;有時候還經常會因為記者會的時間衝突了,同一時段有二、三個記者會要跑,於是,如何拿捏全憑個人了。

 除了記者會主角的知名度,或影片卡司陣容外,個人與舉行記者會單位之交情也是決定是否出席的因素,當然,順了哥意逆了嫂意的情事也經常發生,只能說抱歉囉! 

 之後,在警政新聞中闖蕩,每天揹著相機穿梭警局的刑事組(今日的偵查隊),有事沒事就待在那裡泡茶聊天,或哪個地方發生重大意外事件,必須趕在意外現場還沒被清除前及時趕到,萬一去得晚了,只有向承辦的警員調照片了。也許你會問,可以向同行的記者調照片?在新聞競爭激烈的年代,同行記者很少會伸出援手的,因為它們恨不得你漏新聞。

 早期,身邊只有「BB扣」,沒有智慧手機。所以,跑警政新聞的眼線相當重要,雖然重大事件會主動召開記者會,但遇有不大不小的新聞,或時機未成熟而警局不想公開的事,怎麼辦?我們會找比較談得來的警員當線民,當長官都在辦公室而無法以言語告知時,會以眨眼或搔癢方式知會我們,於是,我們會旁敲側擊………非弄到手不可。

 對於在第一線上衝刺的記者而言,報社是血淋淋的殺戮戰場,每天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昨天有獨家新聞的表現,今天不見得還有獨家,而報社有一組人每天會剪報與比報,在層層主管核閱與指示下,通報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驚心動魄的字句:

 -問○○○為何漏!

 如果你撰寫的新聞也見報了,沒漏新聞,那麼就比照片吧。

 -相片呢?我們為何缺照片!

 阿彌陀佛。如果是編輯沒採用新聞或沒登照片,記者可以喘口氣,暫時置身事外;如果新聞與照片都見報了,通報上經常會有這行字出現。

 -○○報的相片拍攝角度佳,請○○○記者改善!

 記者難為,你還想當記者嗎?    

 記得第一回跑警政新聞,遇上槍擊要犯落網。心情有點忐忑,深怕拿著相機拍落網的嫌犯,萬一哪天在街上走被認出來,會不會被這群歹徒修理?只好把相機交給刑警,請他幫我拍幾張照片……如今想起這段糗事,常不自覺笑了出來。

 年歲大了,回到故鄉跑新聞。當時的新聞傳遞,是記者將當天寫完的新聞稿,托火車運送至臺北車站,報社會於固定時間派人到車站,把來自各縣市的新聞稿取回報社進行編輯。

 所以,駐外的新聞記者是有截稿壓力的。除了輪休外,只要上班日,你都必須在下午五點前把當天的新聞寫好,把新聞照片洗好,裝進新聞稿袋,送到火車站托運行李部門,晚了,新聞就來不及上報了,除非是重大新聞,報社的長官願意等,願意專程再派人到臺北車站走一趟,否則,你只好掏錢僱計程車專程送稿了。

 有時候,經常為了趕火車而闖紅燈,或追火車。火車進站了,托運單來不及寫,沒關係,跨過鐵軌,衝上月台,交給月台管制員即可,因為大家都混熟了,托運單慢慢再補。火車把當天新聞稿送走了,心情依然繃緊。在報紙還未印出來之前,如果你的新聞轄區內有重大事情發生,沒火車送稿子怎麼辦?放心,你必須透過電話向地方新聞組回報新聞,甚至到電信局拍電報。之後,有了傳真機,新聞記者截稿的時間也越來越晚了,因為新聞寫好了,幾秒鐘就到報社編輯台。

 電腦普及化後,傳稿子更簡便了,相片不必沖洗(有些記者自己設暗房,自己沖洗照片),透過LINE與MAIL的便利性,許多新聞也不需要記者必須到現場採訪,因為很多單位都有新聞聯絡人,電子檔新聞稿常把信箱塞滿,在有限的新聞量下,記者透過敏銳新聞嗅覺,把守第一關,挑選不能漏的新聞與不好意思漏的新聞來改寫,至於相片,除非必要,少用為妙,因為新聞稿可以改寫,相片無法改拍。你在翻閱報紙時,發現同一張照片竟然出現在好幾家報紙的新聞版時,別驚訝,相片就是這樣來的! 

 如果歲月能回溯,讓我可以重新選擇,還會選這一行嗎?坐在書桌前,認真想著這個問題,竟然無法回答。如果真要在這麼短的時間給答案,我的回答是:讓我再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