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送灶公上天的「祭灶日」。昔年,馬祖物質缺乏年代,祭灶是小孩最喜歡的節日,一來是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再來就是有「祭灶料」可吃。祭灶料是指祭灶時所使用的供品,不但能討好灶公的嘴巴,各樣各色的祭灶料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在缺乏零食的年代,孩子們莫不期盼祭灶節的到來。
馬祖人把廚房叫作「灶前」,灶神又稱灶君,灶神的夫人則稱為灶媽。民間傳說,家家戶戶都有一對灶神「灶君與灶媽」,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負責監督各家戶一言一行,每年農曆正月四日到任,至年前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任滿上天稟報 ,報告人間各家戶一年來的善惡是非。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祈求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能隱惡揚善,多多美言。
「祭灶」是重要的年俗禮節之一,晚上吃過晚餐後,要將廚房清掃乾淨,灶面擦乾,約七、八點就可以開始祭灶。先將牆面上舊的灶君像揭下,貼上新的灶君像,備妥各式糖果、瓜子、桔子和五花十色甜食「祭灶料」,和酒十盞、腊燭二支點亮,焚香祝禱,以隆重的禮節和鞭炮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早年的「灶公像」,由坊間紙箔店手工印製,戶戶購置。馬祖近年來,灶公像都由立法委員印製,贈送各家戶,供貼在廚房。灶公像兩旁貼有紅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及「調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陰陽宰相家」。
農曆臘月廿四祭完灶,年味就一天天濃起來了。對老一輩的鄉人而言,「祭灶日」就是春節的開始,臘月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歲;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訪友討壓歲錢;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觀燈迎神鬧元宵,一直到正月廿九這天送拗九粥,春節方算全部告結束。
今臘月廿四「祭灶日」 馬祖重要歲時節慶之一
- 2024-02-03

馬祖早年時代,「灶」是每戶家庭基本配備,逢臘月廿四祭灶日,會在灶台供上各式「祭灶料」,送灶神上天述職。(圖:摘自國家文化記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