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垃圾處理大不易 做好分類人人有責

  • 2024-01-17

    去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已逾1100萬噸,創歷年新高,垃圾產生量遠超過垃圾處理的能量,環境部已提出警示,呼籲各縣市能有多元的垃圾處理設施,並請民眾協助落實垃圾分類。台灣各離島垃圾處理完全仰人鼻息,垃圾的數量或後端處理不確實,都會碰到退貨的困擾,大家在隨手一丟之前,倘能配合做好分類,就能大幅減輕清潔人員後端處理的辛勞,也能減低馬祖處理垃圾的龐大壓力。

    台灣各離島垃圾都靠船運送到台灣處理,因此跨海清運不但要看老天的臉色,還要配合焚化廠當天代燒的配額,但更大的問題是,像高雄幾年前開始要求代燒的縣市必須回運底渣,讓離島解決了垃圾問題,又多了處理底渣的問題,垃圾處理成本大幅增加三倍,澎湖縣環保局就明言,底渣回運的處理成本,其實比代燒費用付出的成本還高。

    三離島長期委託台灣本島代燒垃圾,金、澎都曾出現垃圾無處可去的窘境,像是之前因為台灣焚化爐歲修,多個有焚化爐的縣市都接連調漲代燒費用,都讓仰類代燒垃圾的離島縣市備感壓力。此一行之有年的垃圾處理模式,已然備受挑戰,因為馬祖的垃圾處理量較其他縣市為少,目前為止壓力尚可承受,但棘手的離島垃圾處理問題,馬祖同樣必須提早因應。

    馬祖每天垃圾產出量約八公噸,地方政府將全縣垃圾以貨船,每月分六次運至基隆市天外天焚化廠處理,經前置分類處理後,每月運至基隆市焚化垃圾共約一百七十八公噸,海、陸運費約78萬2830元,代燒費約24萬6400元,總計每年垃圾處理費用約一千兩百多萬元。

    過去馬祖原在各島設置垃圾掩埋場,並由中央補助在南竿設置焚化廠,但因垃圾量不高,焚化廠營運成本過高,且因廠址過於接近南竿機場,恐危及飛安,在2010年起陸續將各島垃圾改運至基隆處理,但如今看來不能自行處理垃圾,也增加許多隱憂。

    離島隨著居住人口或旅遊旺季的到來,都有垃圾量滿載飽和的壓力,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做好垃圾分類,與提高資源回收率,讓垃圾處理更有效率,馬祖資源回收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許多可以改善之處。像是大量減少一次性的使用產品。

    另外,地方家庭垃圾處理也需加強,像是部分民眾排出紙箱類的資源回收物,但因未壓扁減積,以及少部分內部還含有非回收類垃圾;還有像便當紙餐盒、紙杯等紙類餐具等含有防水膠膜(薄膜),並非單純的紙類,需與廢紙分開回收,民眾若能對回收概念有更清楚的認知與意識,在用餐完畢後順手將紙餐盒做簡單的清理並正確回收,就能讓資源回收系統更加順暢、降低回收工作成本。

    未瀝乾廚餘就丟棄,除造成廚餘車負載增加,製作堆肥時也因水份太高腐熟效率差,造成堆肥品質不佳,過年將至,提醒民眾吃多少,煮多少,食物不浪費,廚餘可減量。日常生活中只要隨手做好分類,都能讓我們的島更美好,也讓後端清潔人員效率大幅提高,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