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連江縣摩崖石刻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也是蘊藏海洋文化、閩台文化、朱子文化的重要載體。
當前,連江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主題教育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整合包括摩崖石刻在內的資源,加快爭創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和國家級溫泉旅遊度假區,為遊客打造「游馬祖、逛黃岐、賞茶山、觀閩江、泡溫泉」等文旅體驗。
摩崖石刻 百花齊放
連江古稱「溫麻」,迄今已有1700多年建縣歷史,摩崖石刻等資源豐富。據初步統計,連江縣擁有摩崖石刻246處、古碑110多處。摩崖石刻中,真、草、隸、篆字體齊全,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時代,又以明清兩代數量較多、分佈最廣、影響最大,多段石刻已列為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連江一道道歷史文化風景線。
據《連江摩崖石刻》記載,連江山清水秀、襟江抱海,境內有名山16座,古?157座,奇峰、怪岩、幽洞名潭100多處。山海兼具的自然景觀,引得歷代文人墨客、名公巨卿、先賢名宦在此題刻留念,包括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名臣吳文華、葉向高、董應舉,清代名臣左宗棠、陳寶琛等。
連江位於省會福州西部,東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一些留存的石刻石碑是兩岸之間的文化紐帶。
筱埕鎮定海村,因扼守閩江口、敖江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閩江北喉」之稱。定海古城堡上刻有「會城重鎮」以及「定海古城」八字。
曾在定海任參將的沈有容,是明朝抗倭名將,也是赴台驅逐外寇第一人。據載,福建、浙江、臺灣兵民先後為沈有容立了13座功德碑。位於定海村的沈參軍定海新署落成序碑,記述了沈有容抗倭事蹟及籌建定海參軍署的歷史背景。
在閩江口,青芝山景區對左宗棠、董應舉等名人的60處摩崖石刻進行清洗、描繪、重新上漆,打造閩江口的網紅打卡地。
在山區,丹陽鎮修復「福」「壽」摩崖石刻,串聯三落厝古民居、寶靈寺、貝裡蟹穀等資源,大力發展鄉村遊、研學遊,助力鄉村振興。
在沿海,筱埕鎮依託定海古城堡、海潮寺石刻等資源,打造海絲文化打卡點,助力創建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
山海互動、以石為媒,連江將繼續唱好「石頭記」!
整合摩崖石刻融合文旅 連江山海互動唱好「石頭記」--福州晚報
-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