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城:千年梅花歲月長--福州晚報

  • 2023-10-28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562公里長的閩江從這裡入海,自唐代開始,「梅花」在江海交匯處綻放千年。

 唐代,梅花鎮因境內多植梅樹,故稱「梅花坊」。宋時改稱芳桂鄉新開裡。元時改稱二十四都。

 濱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梅花古城海防要塞、軍事重鎮的歷史地位。從宋元到明清,歷代在梅花都設有官方機構,築建各類沿海防衛設施並派兵鎮守。以古城為依託,築就海涯屏藩;以軍民同心守海疆,譜寫戍邊歷史篇章,鑄就梅花鎮極具特色的「戍邊文化」。

 歷史悠遠,文化積澱厚重,讓梅花古城內名勝古跡豐富。除了規模較大的古城牆,還有明嘉靖年間為紀念「草鞋退倭寇」設立的「調羹境林位宮」、明萬曆年間皇帝敕建奉祀在梅花鎮病故的琉球國「精巧妙明懿德夫人」蔡紅亨的「蔡夫人廟」、梅城千戶所官軍立的「海樓陳公愛軍碑」、「梅城千百名裡民」立的「廉明仁斷胡公之碑」、清道光年間設立的「梅花鄉約所」等。不少被列為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現存及重修的寺廟宮堂、祠閣館舍、朱門大院、粉牆黛瓦、塔亭樓閣等古建築有30餘處,賦予了梅花古城自然靈氣和厚重的歷史感。

 近年來,長樂區不斷推進梅花古城修復工作,經過一系列修復舉措,梅花古城再綻光彩,城牆、古城「復活」,沿街新增小商鋪,重現千年前的盛景,一張覆蓋全鎮的鄉村振興藍圖正在鋪開。

 今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福州市長樂區梅花鎮保護規劃的批復》,在此方案指導下,梅花古城的修復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梅花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梅花鎮將以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為目標,突出漁鎮、古鎮兩大特色,將鄉村振興與文旅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做足「漁文旅+」文章,用特色吸引人、留住人,讓古城不斷釋放新的生機活力,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海休閒旅遊古鎮」,讓古城的歷史與青春的活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