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日前在光明港附近的夜市,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林傑導演的大型實景街區沉浸式閩劇在此上演。
演出現場,閩劇傳統折子戲《荔枝換絳桃·投荔》選段吸引了不少觀眾。市民李女士說:「我下班後經過夜市,想來這裡吃點小吃,沒想還可以看到閩劇演出。我是個戲迷,以前都是在劇場裡看閩劇。在夜市裡看閩劇還是第一次,真是太有創意了!」
閩劇進夜市演出,是福建省閩劇藝人推動閩劇活態傳承的創新舉措。近年來,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福州閩劇院著力在如何進一步推動閩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下功夫,不斷創新表達形式,各大院團紛紛「觸網」,拍視頻、開直播。同時,推動演出進景區、進社區,在三坊七巷、上下杭、西湖、梁厝等旅遊景區,持續開展閩劇公益性演出,推動傳統戲曲與旅遊市場相結合,打造文旅特色品牌。
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2006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既然源自民間,那就回到民間。閩劇與夜市,看似毫不搭界,卻在這樣的思路下「結合」在一起,這個奇思妙想,真的碰撞出了不可思議的火花!
閩劇也在西湖公園湖面上演。9月16日、17日晚上,西湖公園姐妹亭前的湖面上,舞臺淩水而建,沉浸式閩劇實景演出在這裡舉行。演出開始,一個艄公撐著木筏自西湖遠處而來,木筏上載著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青年演員鄭甯扮演的閩劇始祖曹學佺。「曹先生,小女子這廂有禮了……」木筏靠近舞臺,一名年輕演員與閩劇始祖曹學佺穿越時空的相遇,拉開了當晚如夢似幻的水上閩劇演出的序幕。
「居然能在西湖看到閩劇實景演出,這讓我聯想到蘇州著名的夜遊網師園,真的太棒了!」當晚在現場觀看演出的附近居民嚴先生讚不絕口。
進景區、進社區、進鄉村……閩劇離觀眾越來越近,「粉絲群」也在不斷壯大。「我們持續開展閩劇公益性演出、『周周有戲』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每年達400餘場,不斷滿足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福州市文旅局藝文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斷推動閩劇回到民間,到群眾中演出,讓更多人瞭解並喜歡閩劇,這門藝術才能保持活力,代代相傳。
400年閩劇街頭、景區實景演出 古老非遺活態傳承--福州日報
-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