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古縣衙遺址修繕竣工 重現1400年前古建築風貌--福州日報

  • 2023-10-24

 【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22日,記者從長樂區文旅局處瞭解到,長樂古縣衙遺址修繕工程在歷時4個月後,已全面竣工。

 當日,記者走進長樂古縣衙遺址,滿滿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遺址白牆紅瓦、飛簷翹角,使用石座基地和傳統木制構建,其中還採用草泥灰作為牆體粉刷打底,麻筋灰用於牆面抹面,烏煙灰用於屋面抹面,麻繩打網保護夯土牆,不僅保持了遺址原有的傳統風貌,還極具古樸韻味。

 「目前遺址修繕工程已全部完工,準備移交給業主單位布展。」據工程施工負責人陳文書介紹,為確保長樂建縣1400年系列活動如期開展,在保證品質和安全的前提下,他們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確保遺址早日修繕完成。

 長樂古縣衙遺址位於古槐鎮龍田村井南231號。據長樂文史專家考證,該建築為唐武德六年長樂建新甯縣時的縣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由於長期受颱風、暴雨侵襲,遺址原有木結構均已倒塌,僅存多年前的舊照和牆體資訊。修繕工程於今年6月15日啟動,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更換遺址內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大木構件,按原有式樣和規格補配已丟失的構件,並修復殘損的構件,復原後期改變或損毀但有充分復原依據的建築部位,最大程度保護遺址原有風貌。

 「工程順利交付後,我們將邀請專家制定完善的布展方案,其中會在遺址大殿內陳列展示與古縣衙相關內容,讓更多人瞭解長樂的歷史文脈。」古槐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1400年前的古縣衙遺址就在古槐,作為本地人真是驕傲!」古槐鎮龍田村的鄭先生特地帶著孩子來參觀遺址。他說,遺址的修繕可以讓更多人瞭解長樂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強家鄉歸屬感與自豪感。

 據歷史記載,唐武德六年(623)建新甯縣,當年改名長樂縣,縣治設在敦素裡平川上(今古槐鎮),至上元元年(760)遷到吳航頭。據說,縣城遷走後,舊縣衙因年久失修倒塌。宋紹聖元年(1094),後人在舊基上建立元明祠,以求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四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