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魚
早年農村捕捉魚蝦方式最有趣,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戽魚,戽魚是我們童年常玩的遊戲。當年農田不噴灑農藥。田野間的溝渠,生長許多魚蝦。冬天溝渠水流量少時,吆喝玩伴們拿出家裡的水桶、圓鍬等工具。挑一小段合適的溝渠,找來石頭、磚塊堆砌起來,挖出溝底記的泥土堵住空隙,形成前後道堤岸,阻斷前後方的水流。
本來是用戽斗舀水,叫做戽水。當時家庭很少有戽斗,就以水桶代替。拿水桶舀出水來,排到堤岸外頭,非常耗費體力。
大家輪番上陣,就是把斷水部份溝渠的水舀乾。水位越來越低,小魚,小蝦在泥濘裡掙扎中焦躁亂竄。夥伴們開始圍捕魚蝦,一一撈進水桶裡。這時就是遊戲的高潮,歡笑聲此起彼落。
等撈捕全部完成,推開堤岸,恢復水流暢通。每人水桶裡的魚蝦沖洗乾淨,提到平坦的草地上攤開。
魚蝦按照參與工作人員人數分成等份,以目測方式盡量達到平均為原則。如有意見,以猜拳分配決定,大家都沒話說。
蝦蟹之外,小鯽魚,小鯉魚,泥鰍,土虱,苦槽等。
黃昏時刻每人提著一桶魚蝦回家,供母親烹煮,通常都以白水煮熟,加幾片薑,撒一把鹽,起鍋時倒米酒幾滴去腥,大碗公裝盛。鮮紅蝦蟹,銀白色小魚,搭配成醒目顏色。大快朵頤之餘,在飯桌上得母親幾句褒獎的話語,更是喜孜孜的,飯菜更有滋味了。
剃頭
童年剃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為了省錢,都是由父親自操刀,拙劣的技巧與鈍剃刀,使每次剃頭,都是痛苦體驗。
每個月一次的剃頭,利用星期日的下午,父親一聲令下:「下午要剃頭,不准跑出去玩。」
沒有人敢違抗,否則必遭受到嚴厲的懲罰。乖乖的待在家裡,等候酷刑的來臨。
剃頭前先洗頭髮,潤濕頭皮,比較容易把頭髮剃掉。剃頭前父親把剃刀磨利,因為剃刀老舊,努力磨刀,效果有限。
有時候會請剃頭師傅「豬母伯」 磨刀,他的技術好,剃刀也鋒利得多,我們也會減少一點痛苦。
我身為長子,特別受到父親的眷顧,剃頭擺在第一順位,剃頭刀最鋒利的時候,享受特權,順利完成剃頭的任務,忍受痛苦比弟弟們少一點。
父親手持很鈍的剃刀,在弟弟的頭皮上猛刮 ,有時候不小心,頭皮刮出傷痕,白淨的頭皮上鮮血淋漓,父親只有好言相勸:「再忍一忍,就快理好了。 」
在傷口塗一點紅藥水。
父親抱著歉意安慰弟弟們,要他們停止哭泣,他聽起來也應該很傷心吧!
剃刀越刮越鈍,排在後頭剃頭的弟弟,因為疼痛,痛苦哀號,淒厲哭聲,往往引起母親的注意。要求父親,再窮也要想辦法買一支理髮剪,別再讓孩子們忍受這種酷刑。
父親終於買 一隻理髮剪回來,我們終於擺脫鈍剃刀刮頭皮痛苦的滋味。
理髮剪設計有彈簧,壓縮後自動彈開,手指頭反覆壓縮髮剪,就這樣反覆動作操作,剪斷頭髮。不必再受剃頭刮皮痛苦。
上初中以後,可以到正式的理髮店剪頭髮,有一位老師父幫我們剪,擺脫父親的為我們剃頭夢魘。
童年記憶/陳文榮
- 2023-10-18